牧童放牛圖是誰畫的呢??
請問一下,牧童放牛圖<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是誰畫的呢?
劉飛 2021-04-21 13:17 《牧童詞》唐代詩人 張籍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垅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司家截爾頭上角!”《牧童》唐代詩人 劉駕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牧童》唐代詩人 盧肇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山中》唐代詩人 李涉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牧童》宋代 詩人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村晚》宋代詩人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宋代詩人 白玉蟾 楊柳陰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貪草嫩,喫過斷橋西.
李積成 2021-04-21 13:23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應該是這個吧~
廖俊杰 2021-04-21 13:24
李家虹 2021-04-21 13:35
李祁安 2021-04-21 13:41
劉飛 2021-04-21 13:17 《牧童詞》唐代詩人 張籍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垅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司家截爾頭上角!”《牧童》唐代詩人 劉駕牧童見客拜,山果懷中落.晝日驅牛歸,前溪風雨惡.《牧童》唐代詩人 盧肇誰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橫眠秋聽深.時復往來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山中》唐代詩人 李涉無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應,叫笑如生鹿.欲報田舍翁,更深不歸屋.《牧童》宋代 詩人 黃庭堅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村晚》宋代詩人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宋代詩人 白玉蟾 楊柳陰初合,村童睡正迷.一牛貪草嫩,喫過斷橋西.
李積成 2021-04-21 13:23 《所見》 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應該是這個吧~
廖俊杰 2021-04-21 13:24
古詩《所見》是清代詩人袁枚所寫。
詩中的牧童放牛時看到樹上有鳴叫的知了。
具體原詩如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的釋義為: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林中回蕩。忽然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就馬上停止唱歌,一聲不響地站立在樹旁。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此時無聲勝有聲”。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好聽多事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這首詩正是在這種起伏變化中獲得了巨大的藝術效果。詩的語言,明白如話,質樸無華,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動靜,小牧童怎樣捕蟬,捕到沒有,詩人沒有寫,留給讀者去體會、去遐想、去思考。
李家虹 2021-04-21 13:35
1、先畫出小牧童的頭部和可愛的劉海。
2、然后畫出牧童吹的笛子以及小男孩的身體。
3、接著畫出牧童的兩只腿腳。
4、在左側畫出一直牛的牛頭。
5、然后畫出跪在地上的兩只前腳和牛的背部。
6、再畫出牛的后腳和尾巴,讓小孩剛好坐在牛背上。
7、然后畫出前面的幾朵花。
8、最后畫出一棵特別大的樹,完成。
李祁安 2021-04-21 13:41
《牧牛詞》
明代:高啟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畝東岡去相逐。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饑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牧童詞》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細,蘆管臥吹莎草綠。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牧童》
唐代:棲蟾
牛得自由騎,春風細雨飛。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撫掌歸。何人得似爾,無是亦無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