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月泉書院的來源 觀月泉書院歷史簡介?
濟南的觀月泉書院對于很多小伙伴來說確實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濃郁的民族風情和中國風元素,感受千百年來文人墨客的情懷和靈魂寄托,下面給大家提供具體的攻略指南。
秋日的陽光照在瑞雨閣上,照在月泉池平靜如鏡的水面上。池邊的綠樹鮮花,倒映在水面上,讓人恍若穿越時光隧道,回到從前。我的耳邊,好似聽到了古老的月泉書院與千年歷史的喃喃細語,看見了它曾跨越千年的滄桑和美麗。
1、浦江縣是個不大的縣域,人口30多萬。但此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它位于浙江中部、金華市北部,東漢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建縣,至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是有名的“書畫之鄉”“水晶之都”。境內有仙華山聞名遐邇,“仙華杰出最怪異,望之如云浮太空?!边€有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名“江南第一家”的“鄭義門”等人文和自然景觀,每年都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然近日我到浦江,發現又多了一個好去處,那就是去年9月剛剛開院的月泉書院。
月泉書院坐落在浦江縣城北面。翻開浦江的歷史,可以發現,自從有了月泉,浦江的文脈就開源了。
月泉池的水就來源于月泉。據《光緒浦江縣志》載:“月泉,縣北二里,源出于仙華山之下,其泉隨月為消長,自朔至望則盈,自望至晦則退,因名。”
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浦江知縣孫潮按圖搜遺跡,得月泉的舊址,遂疏月泉為曲池,筑月泉亭。八月,袞州儀曹樓寅亮游月泉亭,作《月泉池記》,云:“因訪父老名泉之由,咸謂視月盈虛以為消長?!币粫r,月泉成為浦江縣內繼仙華山、浦陽江之后的又一奇景。
2、過赤山橋,沿石板鋪就的小路前行,一塊黑色巨石豎立在眼前:月泉書院遺址。穿過一個山洞,我緩緩走進月泉書院遺址,與千年前的古老書院“親密接觸”。
那祼露的層次分明的泥土,昭示著月泉書院的年代久遠與真實存在;那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和陶瓷碎片,似乎在告訴我們久遠的故事……雖然遺址室內靜悄悄,而我分明聽到久遠的風聲雨聲讀書聲。
陪同的浦江縣文聯的同志介紹說,為了恢復月泉書院,縣里已投巨資6000余萬元,先后建造起古色古香的月泉書院、瑞雨閣、先賢祠、月泉吟社等建筑。
這個產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遺民詩社——月泉吟社的古老書院,在經歷了千年的沉浮興衰后,正“鳳凰涅槃”、重新煥發青春。
先賢祠里供奉著朱熹、呂祖謙、陳亮三尊木刻雕像,一個個長須飄逸,氣宇軒昂。
據記載,隨月盈虧而消長的月泉,引起了南宋著名理學家、“東萊呂氏”第十代孫呂祖謙的關注。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呂祖謙在月泉招徒講學。
著名理學家朱熹因為與另一位著名理學家陸九淵在學術觀點上有爭論,請呂祖謙也參與研討,就到月泉書院造訪呂祖謙,同時也在月泉書院開講。朱陸的爭論,使理學界從此有了“理學”與“心學”兩大派別。
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官任提舉浙東常平茶監事行部(宋代的職官名,僅在北宋末、南宋初短期存在),路過浦江,又一次與呂祖謙會于月泉書院。永康的理學家陳亮聞訊后,也興沖沖趕來浦江與二人相會,三人共同聚徒講學。這成為月泉書院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相傳,月泉書院因為朱熹、呂祖謙、陳亮等名儒的聚徒講學,一時名聲大噪?!霸氯?,學池也;池邊,皆學曠地也。”
我想,朱熹、呂祖謙、陳亮成全了月泉書院,而月泉書院也成全了朱熹等人。這實在是一種相輔相成的有趣關系。兩者一起提升,誰也離不開誰。
3、一個書院,盡管微小,然其興衰存亡,與一個國家的興衰也是緊密相連的。
據記載,月泉書院自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知縣王霖龍首創“月泉書堂”以來,至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太平軍打進浦江被毀,元明清三朝修建、擴建、重建達15次之多。
準確地說,月泉書院有三次重建的記載,與中國歷朝歷代“毀而建、建而毀”的歷史命運是大體一致的。
第一次重建是明嘉靖九年(1530年),至今有近500年了。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號。在他統治的前20年,尚能順應歷史潮流,大膽創新,鼓勵農商,大力發展文化。大明王朝呈現出中興之氣。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月泉書院“毀而建”,知縣毛鳳韶復建月泉書院堂舍20間、正堂5間,繪朱熹、呂祖謙二先生像而祀之。
第二次是1636年,就是明崇禎九年,知縣吳應臺重建月泉書院,重立朱呂二先生祠。復建“瑞雨亭”于書院之南。1637年,吳應臺又續建十齋(遜志、時敏、篤信、日就、敬業、格致、虛受、修永、樂群、離辨),使月泉書院重振聲譽。而就在此11年前的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因為宦官魏忠賢專斷國政,下令拆毀天下書院,月泉書院也難逃厄運。
當時間的車輪轉到1896年,在太平軍打進浦江燒毀月泉書院35年后,月泉書院又得到了一次重生的機會。這是月泉書院有文字記載的第三次重建。
這一次,在一片廢墟上,重建起月泉書院流思閣三間。當地士紳<愛尬聊_百科知識>陳觀、張寶恒還出資重建廂屋三間。那時,中國風雨飄搖,列強入侵,軍閥割據,內戰不斷。而重建后的月泉書院規模已大不如前,失去了學院的一些功能,地位大不如前,難以開展教學活動。到民國十六年(1927年),月泉書院風雨飄搖,再次傾圮,從此消失在茫茫的歷史煙塵之中。
當今太平盛世,呼喚著古老書院回歸,希望千年文脈重續。2012年6月,浦江縣開始著手恢復月泉書院。2015年4月1日,月泉書院第一期工程開工。在經歷了4年多的建設之后,去年9月27日,月泉書院以嶄新的面貌迎客。
4、古往今來,書院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也是才子佳人巧結情緣的地方。聞名中外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就發生在書院。
我行走在月泉書院雕梁畫棟的廊下,沐浴著陽光,輕風拂面,花香陣陣,感到無比愜意。雖然,建筑已不復是以前的建筑,更少了一種歷史的滄桑感。然而我想,陽光、清風、古泉、鮮花,這些與古時應當無異。
“你從隋唐走來,隨月兒盈虧長消了千年。黃庭堅在泉邊尋宗吟誦,呂祖謙朱熹陳亮在書院思辨……”可以這樣說,月泉書院和月泉吟社,是浦江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遺存。
據記載,當初,月泉書院鼎盛時期,曾與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河南商丘的睢陽書院齊名。
至于后來,月泉書院沒有被列入中國古代幾大書院之中,關鍵是1861年(清咸豐十一年)太平天國軍隊進入浦江,燒毀月泉書院后,書院一直沒有得到重建和發揚光大的機會,千年的文脈也毀于一旦。
如今,在茫茫歷史中曾隱匿多時的月泉書院,重出江湖。我想,這個在中國歷史上曾培養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學子的古老書院,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會在浦江縣的文化建設中產生應有的影響和作用,成為傳播文化、續接文脈的重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