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石圖》是誰畫的啊??
天使的娃娃 2021-07-04 09:14 吳昌碩先生擅長書法、篆刻、繪畫等,擅長畫 梅花 哦
嘿你個大胖子 2021-07-04 09:27 “詩書畫”中的“書”:書:即書法,通指以筆、墨、紙、硯為工具材料,通過書法家的書法藝術表現出具有藝術美的文字或象形符號.反應了書法家的思想情感.書法藝術為抽象藝術.我國的書法藝術和京劇藝術被稱為國粹藝術,在全世界享有極高的藝術價位.
張洪亮 2021-07-04 09:27
1、李衎
李衎(1245-1320年),字仲賓,號息齋道人,晚年號醉車先生,元朝薊丘(今北京市)人。
元仁宗皇慶元年(1312年)任吏部尚書,拜集賢殿大學士、榮祿大夫。晚年以疾辭官,寓居維揚(今江蘇揚州),卒年七十五,追封薊國公,謚文簡。
李衎尤善畫枯木竹石,善畫墨竹,雙鉤竹尤佳,和趙孟頫、高克恭并稱為元初畫竹三大家,著有《竹譜詳錄》,對于竹子的形態、性質、畫法有詳細的論述。
代表作有《竹譜》《四清圖》《沐雨圖軸》。
2、鄭板橋
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世籍蘇州,明洪武間,遷居興化,遂為江蘇興化人。少孤貧,天資奇縱,慷慨嘯傲,超越流輩。應科舉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濰縣令因助農民勝訟及辦理賑濟,得罪豪紳,遭罷官。
作官前后均居揚州賣畫,為揚州八怪之一。擅畫蘭竹,擅詩文,詩意新奇。
傳世畫跡有《竹石圖》、《芝蘭全性圖》、《蘭石圖》等。
3、文同/文與可(1018~1079年),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縣(今屬四川省綿陽市鹽亭縣)人。著名畫家、詩人。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進士,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歷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陜西洋縣)等知州或知縣。元豐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吳興)就任,世人稱文湖州。
元豐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陳州(今河南省淮陽縣)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歲。他與蘇軾是表兄弟,以學名世,擅詩文書畫,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尤受其從表弟蘇軾敬重。
代表作有《墨竹圖》。
4、高克恭
高克恭(1248—1310)字彥敬,號房山,色目人,占籍大同(今屬山西),其父徙居燕京(今北京),祖籍西域(今新疆)。
克恭生性坦蕩平易,與世落落寡合,遇知己則傾心相交,終身不疑。房山有田二頃,此外身無余資。他身為色目世家,但漢文化修養極高,去世前還特命喪葬“用朱文公法”,無疑是一位漢化代表性人物。
仕于南方時,他酷愛錢塘山水,余暇則呼僮攜酒,杖履登山,留連盡日。畫以山水、墨竹著稱,兼及蘭惠梅菊。
代表作有《墨竹坡石》。
5、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丹丘生、五云閣吏,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縣)人。其父柯謙,曾任翰林國史檢閱、江浙儒學提舉,是元朝仙居較為顯揚的一個官宦。大德元年(1297),隨父遷居錢塘(今杭州)。
柯九思博學能詩文;善書,四體八法俱能起雅去俗。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繪畫以“神似”著稱,擅畫竹,并受趙孟頫影響,主張以書入畫,曾自云:“寫干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或用魯公撇筆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柯九思多藏魏晉人書法,如晉人書《曹娥詩》,也有部分宋人的精品,如蘇軾《天際烏云帖》、黃庭堅《動靜帖》等,經他鑒定的書畫名跡流傳至今者頗多。
代表作有《竹石圖》。
小鯊魚殺手 2021-07-04 09:29 http://sc.zdic.net/shiren/124200592722405.html 鄭燮即是鄭板橋,百度一下即可
Youhhh 2021-07-04 09:31 在書畫收藏和投資中,古代書畫是門檻最高的,所以也成為造假最為猖獗的一大“災區”。目前國內拍場上的古書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真跡尚不及十分之一”。若論被造假最多、最濫的古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恐怕應算其一了。之所以屢被造假,既因為他是“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家喻戶曉、充滿傳奇,畫價不菲也是吸引造假者的根本原因。鄭板橋的書法熔黃庭堅、蘇東坡于一爐,摻篆隸楷行諸體并雜以蘭竹筆畫入書,大小參差,亂石鋪街,標新立異,既有峻峭縱橫之雄,又有瀟灑秀麗之韻,人稱“六分半書”。清何紹基評板橋書“板橋字仿山谷,間以蘭竹意致,尤為別趣”。以繪畫筆法入書,古亦有之,但像板橋出神入化者無二也。他的繪畫成就最高,尤擅畫竹石,細枝粗葉,瘦勁孤高,格調超人。所畫之蘭突出山間野氣,用筆秀逸,幽香撲人。鄭板橋的書畫因格高絕俗,頗受文人、商賈的青睞,求者眾多。他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索書索畫,積紙盈案,催促之函,來如雪片,如欠萬千債負,未識可有清償之日否?”鄭板橋去世后,造假者頗眾,其中有名的要屬山東濰坊的譚子猶和江蘇興化的劉敬尹;但二人氣格低俗、筆力怯弱,尚難與真跡比肩,后世對鄭板橋書畫稍有研究的均不難加以分辨。清中期后,板橋書畫曾一度泛濫,對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燼遺錄》載:“惟先生書畫,贗本頗多。”又云:“數十年來,所見先生書畫不下百余件,真跡不過十之二三。”這一兩年,市場上的偽作以《竹石圖》、《蘭竹圖》居多,也有相當比例的書法,特別是《竹石圖》幾近泛濫成災之勢,粗制濫造的大幅巨制充斥拍場,標價相當可觀。以筆者所觀,上百萬元成交的鄭板橋《竹石圖》、《蘭石圖》罕有真跡,每每面目可憎。近年在拍場上露面的所謂鄭板橋《竹石圖》、《蘭石圖》主要有以下四種作偽手法:一、抄襲克隆,按館藏出版物原樣照抄,此類數量最多;二、東拼西湊,將真跡重新組裝,題款互換,筆者所見也不在少數;三、憑空生造,沒有母本,這類也有一定比例;四、名家“護航”,近兩年在京城拍場上經常能看到某南方知名鑒定家對鄭板橋偽畫的邊跋,具有不小的欺騙性,應引起買家高度警惕。至于書法偽作,國內拍場比比皆是,主要是大字聯、自作詩兩類,拍價在幾萬元至十多萬元不等,時有高價出現。正因為造假者眾多,導致鄭板橋書法市場價位在低位徘徊,甚至比不上近現代的一些書法名家。其實,板橋的書法有著深厚的傳統功力,從他30歲所寫的小楷《范質詩》軸中不難一窺。他的“六分半書”獨創自家之體,大小、長短、正斜、方圓、肥瘦、疏密都處理得十分自然,造假者之臨仿每每失于狂怪造作。近一年來,拍場上鄭板橋的書畫偽作數量只增未減,有些還打著著錄、回流的旗號,花樣翻新,不一而足。筆者以為,鑒別鄭板橋書畫,藏家應多觀真跡,體會鄭板橋書畫“瘦硬峻峭”的特點。鄭板橋畫的《竹石圖》真跡(見上海博物館藏《竹石圖》),每每構圖嚴謹,題書講究,無論竹石,均顯瘦硬之神,得峻峭之妙。正如鄭板橋在一幅竹畫中所題“一團勁悍氣,一團倔強意”,貴在“勁悍”二字。同時,對其書法特別是款書應多加研究,了解熟悉其眾多真跡不同時期、不同款書的寫法,對鑒別畫作真偽也甚為緊要。畢竟融篆隸楷行于一體,處處透著“蘭筆竹韻”的“板橋體”,絕不是造假者能輕易仿造的。
158****3342 2021-07-04 09:33 鄭燮就是鄭板橋,他的詩婦孺皆知,許多都朗朗上口,書法也是挺棒的“難得糊涂”被到處張掛,竹、蘭等都畫得不錯,被稱為“詩書畫三絕”。鄭燮(1693.11.22-1765.1.22),清代著名畫家。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有政聲“以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作官前后,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樸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饑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于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卒年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