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膩了好萊塢太空片,俄羅斯電影再現真實航天傳奇?
與典型的好萊塢空間敘事風格不同,《太空救援》在視覺上僅使用有限且合格的特效。在劇情中,用“戰斗民族”的英雄精神來挑起一種感情。圖為海報。
本報實習生沈宇。
給你4000萬,要求拍太空大片————這個命題大概會被很多人拒絕。但是俄羅斯電影做到了。日前,《太空救援》在中國上映,為看膩了好萊塢太空片的中國觀眾展現了人類航天史上又一個真實的故事。
觀眾很容易將《太空救援》和《地心引力》進行比較,因為這兩部電影講述了“失去空間”的困境。也有人提到1995年拍攝的《阿波羅13號》,因為它們都源于真實的太空冒險。然而,令很多人驚訝的是,《太空救援》的成本只有4000萬人民幣,而《地心引力》卻花了1億美元,20多年前的《阿波羅13號》花了5000多萬美元。
在財大氣粗的好萊塢定義中,無論是半個世紀前的《2001太空漫游》還是不久前發布的《銀翼殺手2049》,賽博朋克空間、人工智能入侵、多維時空等元素。納入太空電影都指向未來。然而,沒有被投入巨額資金的俄羅斯作品卻采取了不同的做法:————視覺上,只使用有限且合格的特效;在劇情中,用“戰斗民族”的英雄精神來挑起一種感情。
003010是根據80年代的真實事件改編的。前蘇聯的“禮炮”7號空間站突然失聯。考慮到嚴重的后果,政府決定派兩名宇航員到太空完成對接和修復。然而,如果有一個微小的錯誤,飛機將被摧毀。基于事實和回顧歷史,這是這部電影區別于好萊塢作品的最顯著的特征。為了貼近歷史,影片不僅有意用很多細節展現當時的風格,還借用了當年俄羅斯航天局服役的裝備作為道具。
道具逼真,電影中的情感真實。影片所營造的沖突和緊張感主要放在劇情本身,對接任務能否完成,水滴滲入太空艙,造成短路爆炸,艙內氧氣無法供應,只能選擇一個人生存,被螺絲卡住的傳感器外殼能否被砸碎雙手逃生?就像電影開頭,漂浮在太空中的宇航員問:“如果有一天人們不得不離開地球,他們能在太空中生存嗎?”它關注的是人類有多少力量獨自面對自然、空間和浩瀚的宇宙。
影片中的許多細節都能表現出導演的意圖和感情。當英雄回家時,他會放下手中的杯子。他忘記了當他在地球上時,物體會自由下落。兩名宇航員在機艙發生短路爆炸后死亡,他們喝了偷偷帶出來的酒。他們喝醉了,看到一只蟑螂躲在機艙里,因為失去重力而漂浮在空中,但他們不忍殺死它,只是因為它<愛尬聊_生活百科>是“同胞”。
當得知船艙里的氧氣只夠一個人生存時,身為船長的弗拉基米爾面臨著犧牲自己的使命。他聽著來自地球的音樂,回憶起與妻子的對話:“如果有一天宇宙飛船在馬達加斯加著陸,他應該告訴當地人他在蘇聯的生活:他的女兒、他的妻子、足球和建設共產主義。”此時此刻,它非常閃亮美麗。
影片中最揮之不去的感情是對歷史的尊重,對英雄的尊重,對人性最美部分的尊重。作為一個在航空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國家,俄羅斯在太空電影領域遠不如對手美國,但這樣一部電影的出現總有打動觀眾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