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晴斗不過墨蘭?直面校園職場暴力的《刺》,為何反響平平??
今年的影視圈以“愛女”為主。
《乘風(fēng)破浪的姐姐們》前有熱搜,《二十不惑》后有《三十而已》,接連扛起女主團(tuán)劇大旗。
最近有一部網(wǎng)劇另辟蹊徑,從女性視角出發(fā),直面校園和職場的霸凌問題。
《刺》
霸凌一直是生活中無處不在卻又常常被忽視的現(xiàn)象。
103010敢于正視這個問題,題材上有優(yōu)勢。
劇情改編自作家李尚龍的同名小說《刺》,分為三個時間線。
警官陳謙(Justin)接到一個失蹤案件,在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
十年前,韓曉婷(蘇青飾)在校園里被同班同學(xué)張(石獅飾)和柴(莊飾)欺負(fù),隨后失蹤。
一方面是施暴者無休止的謾罵;
另一方面,我最好的朋友劉濤(鮑文靜飾)選擇了袖手旁觀,因為她膽小怕事。
這無疑在她心里埋下了一根刺。
003010在展現(xiàn)校園霸凌方面可謂不遺余力。
無論是在書桌柜子里放仙人掌,涂抹課本,扎輪胎,還是圍堵,威脅,被逼吃臟冰激凌…
隨著施暴者的自信,暴力指數(shù)逐漸升級…
除了校園,還有職場霸凌。
那個“刺”伴隨著韓曉婷,被帶到了職場。
十年來,她一直是旅行社的行政人員,她很受歡迎。
昔日的摯友劉濤成了他的下屬。
當(dāng)年的受害者,如今成了加害者。
工作的時候,韓曉婷對劉濤幾乎是各種打壓。
在她面前,她深夜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最差”文案被當(dāng)眾銷毀。
故意瘦,她一個人換瓶裝水,當(dāng)眾出丑。
當(dāng)劉濤去火鍋店就座并為每個人點餐時,她讓每個人都去開會,并讓她在火鍋店等著。
感到內(nèi)疚的劉濤只能忍受她的壓迫…
韓曉婷是在報復(fù),還是恨鐵不成鋼?主干在這里并不引人注目。
從校園欺凌到職場欺凌,時間跨度長達(dá)十年。
可見《刺》雄心勃勃,為何反響平平?
自開播以來,人氣甚至不如《刺》,已經(jīng)結(jié)束了,豆瓣也只有幾百條評論。
首先是多線敘事的問題。小說里,只有兩條線:校園和職場。
然而,為了依靠懸念,這部劇只是加入了陳謙的懸念線。
結(jié)果不僅毫無懸念,還畫蛇添足。
在調(diào)查過程中,陳謙幾乎進(jìn)行得很順利。
前腳剛查出劉濤是最大的嫌疑人,后腳剛出門,就遇到了人。
我來到韓曉婷公司調(diào)查,碰巧在桌面上發(fā)現(xiàn)了劉濤的辭職信。
在校園行開始之前,大家都知道兩人是“分手的閨蜜”。
陳謙正要去查校園案,結(jié)果她的同事立刻想起了十年前的那起欺凌案。
毫無懸念,時間線的交叉讓劇情變得平坦直白。
看到韓曉婷拿出父親的遺像,張被人挾持勒索錢財。沒有陳謙的調(diào)查,網(wǎng)民們用腳趾頭也能猜到這里面的貓膩。
拋開懸念,《刺》的很多橋段都太生硬了。
Mix (Leon)來到警局報案。當(dāng)他上來的時候,他尋找陳謙,但是丟失的箱子不是他的責(zé)任。
偌大的警察局,怎就偏偏纏上他?原來,是看到公告欄上的陳茜是優(yōu)秀警察…
而這場校園霸凌的源頭,竟是因為一件“雨衣”。
一次雨天,張蓓蕾把雨衣借給肖驍,他卻背地里借花獻(xiàn)佛,又把雨衣借給了韓曉婷。
這讓張蓓蕾倍感不爽,一起無休止的校園霸凌就這樣開始了…
在職場線中,韓曉婷和劉濤兩個鬧掰了的閨蜜,成了上下級,就已稍顯勉強(qiáng)。
那個曾經(jīng)霸凌她的張蓓蕾和柴紫晶,竟然還是自己的客戶???
柴紫晶這個小跟班,竟然跟了張蓓蕾十年,是不是得夸忠心耿耿?
四個霸凌事件的當(dāng)事人,就這樣巧合般的再次碰面,也就只有電視劇敢這么演了…
不僅情節(jié),人物上也很迷。
如果說蛻變后的韓曉婷讓人解氣,那劉濤就完全是來拉仇恨的。
編劇為了塑造她的軟弱,簡直到了違背常理的程度。
張蓓蕾當(dāng)著她的面,把口香糖黏在韓曉婷的頭發(fā)上,她慫的不敢出聲。
看到韓曉婷被圍堵,被逼著吃臟雪糕,她也不尋求幫助,只知道一個勁兒地逃避。
不阻止,不伸出援手,事后拿著一支巧克力雪糕,就想得<愛尬聊_百科大全>到韓曉婷的原諒。
甚至還拉著對方和她一起逃避,別“雞蛋碰石頭”,典型的鴕鳥心態(tài)。
有人說這是校園時期,懦弱怕事還情有可原。
那我們看看十年后的劉濤:
工作上,連最基本的打印也不會、把會議紀(jì)要當(dāng)會議記錄寫;
在公司加班把門反鎖,隔天睡過頭,讓同事得撬鎖才進(jìn)得來;
本就沒什么能力,卻又和一個整天打游戲靠她養(yǎng)活的宅男同居…
就是這一系列賣慘式操作,讓人對劉濤完全可憐不起來,甚至對韓曉婷的打壓行為拍手叫好。
論好感度,劉濤還不如反派張蓓蕾。
劇中有個小細(xì)節(jié):
四人相遇后,張蓓蕾為了合作順利,想裝熱情博好感,請大家吃水果。
韓曉婷冷面拒絕,劉濤卻真的乖乖地 拿 起 來 吃!逼得彈幕網(wǎng)友想把她扇醒…
十年了,劉濤不僅工作上像職場小白,性格上也毫無變化,依舊懦弱無能,實在很難說得過去。
借著校園霸凌這一議題,《刺》本可以往社會寫實劇的方向靠,卻硬是加入了懸疑劇的套路,顯得四不像。
再加上生硬的情節(jié)跟人物,讓整部劇的觀感都大打折扣,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二十不惑》、《三十而立》之所以能爆,重點不僅是關(guān)注現(xiàn)實,而是有足夠令人信服的的故事和人物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