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一個

“30歲焦慮”這個話題最近特別熱。

30似乎成了分水嶺,一面是年輕、有活力、有希望、勇敢;另一方面是按部就班,不敢惹事,穩重成熟,甚至衰老。

從沒有哪個時代,30歲的跨度如此清晰地展現出來。

隨著《乘風破浪的姐姐》和《三十而已》的走紅,這個話題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30歲,真的像我們說的那么莊嚴神圣,充滿儀式感,還是我們給它一個堅硬的形狀,賦予它一個意義?

先說說《三十而已》是怎么討論30歲的。

在這部劇中,傾訴了30歲的糾結、焦慮和思考。

通過三位女主角的不同命運,集中呈現了30歲可能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2、

[王曼妮]

她代表了一群人,他們出身平凡,卻有著很高的價值觀和抱負。

他們見過大城市的輝煌和繁華,不愿意回到小城鎮過平淡普通的歲月。他們期望在更大的世界里實現更多的可能性。

生活中,他們追求品質,月薪15000元,卻愿意出7000元租房子;

感情上,他們標準一樣高,愛情和金錢都要。

求仁,她迎梁正賢。她說梁正賢滿足了她對男人的所有幻想,但他不想結婚。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后來真相大白,他有一個談了7年的女朋友。

生活總是那么公平,你為什么讓所有美好的東西獨善其身?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樸實無華的生活邏輯。

王曼妮代表了一大群城市女性的困境。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她們還共同擁有一個共同的稱謂——剩女。

即使他們強調自己選擇自大,社會還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他們。

這是他們的困境。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3、

[顧佳]

顧佳,該劇中塑造的一個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

同時,她幾乎成了普通女性焦慮的來源。因為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榜樣形象,所以離得好遠。

她對自己嚴格自律。她練習最難的瑜伽,吃健身餐,上護膚課程。

是的,兒子,她盡力讓他上最好的幼兒園。為此,作為一個有錢的妻子,她不惜降低自己的價格給另一個妻子鞋子。

對于老公,我知道自己能力比老公強,但是我處處幫他,幫他打基礎,時刻照顧他的面子和尊嚴。

這就是完美妻子的形象。

可是,即使她那么優秀完美,還是被老公背叛了。原因是顧家太完美太優秀,老公壓力太大,在顧佳面前找不到做人的尊嚴。

從哪里推理?如果優秀是一個錯誤,那么顧佳真的是一個大錯誤。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從這里我們發現,有時候伴侶出軌,不是看你好不好,而是看他想要什么。

你認為你的奉獻可能完全寵壞了他。

劇中完美的全職太太尚且面臨這種困境,更何況現實生活中的全職媽媽。

當她的伴侶出軌時,顧佳可以自由地喊“離婚”,她真的有力量和信心離婚。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女性為了家庭做出犧牲和讓步,卻很容易在伴侶出軌時失去反抗的砝碼。

顯然,這是為家庭和孩子,做出的犧牲,但當面對婚姻的劇變時,這往往成為他們的原罪。因為他們沒有撫養能力,只能交出撫養權。

這就是全職媽媽的困境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4、

[鐘秦曉]

鐘這個人物就更接地氣了。

她很像我們身邊的一些小王和小李,或者就像我們自己。

她不逃避工作,但不積極。她很努力,但沒有太大的上進心。下班后,她只想慵懶地躺在沙發上追劇。

一步一步的相親、戀愛、結婚,她一直活在父母等人的期待中。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婚后激情浪漫褪去,兩個人過著各自的生活,婚姻變成了合租。

你養你的魚,我養我的貓;你看你的書,我看我的戲。兩個人的交流漸漸少了,甚至沒有了,兩顆心的距離漸行漸遠。

遠,最終婚姻分崩離析。

  電視劇畢竟為電視劇,最終兩個人經過反思后重新牽手,但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破碎很難再重圓。

  這是這類30+女人的困境。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5、

  這部劇最后的大結局,三個女主角對著鏡頭說的那一段話還是挺感人,傳達的意義無非是:

  三十而已,有什么可怕,你要有勇氣,有信心。

  但其實除去表面的這種感動,我們回過頭來想,整部劇都在制造和販賣焦慮。

  因為生活中雖然會有各種糟糕的事情,但是也很少有人倒霉到所有倒霉事,都發生在她身上或者身邊的朋友身上。

  而整部劇,將這些糟糕的事情一股腦呈現,這當然會讓人徒增焦慮。

  這是第一點。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第二,現實生活中那些糟糕的事情,很難有美好的結局,但是電視劇中將這部分進行了美化,所以很多人說這部劇的后半程及結尾爛尾了,原因正在于此。

  你提醒了我這么多困境的存在,我本就焦慮,你卻給了我一個不現實的解決方案,我知道這根本解決不了我的困境,我的焦慮當然會進一步加深。

  這是第二點。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第三,不論是《三十而已》,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雖然它們宣揚的理念是不過三十而已,你依然可以乘風破浪。

  但是當你在過度強調30這個年紀時,實際上就是在凸顯這個年紀的特殊性。不然你怎么不說,16歲而已,70歲而已?

  當你越是說30歲沒事,才30歲而已,受眾越會加深對30歲的焦慮,仔細想想是不是這么回事?

  這是第三點。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6、

  現在讓我們拋開電視劇,拋開綜藝不談,讓我們來看一看這種年齡焦慮,到底該不該有?

  我帶你回顧幾個人生階段你就明白了。

  讓我們將時鐘撥回到高中。

  你每天沒日沒夜的學習,晚自習下了之后,還要到被窩里打著手電筒繼續學習;

  到了你最愁的化學課,你恨不能撕碎試卷,跟高中說拜拜,但你知道不能這樣做,你不能功虧一簣,你耐心性子,繼續將<愛尬聊_生活百科>一道一道錯題記錄到錯題本上。

  狂學了半年,終于到了期末考試,你希望打個漂亮的翻身仗,但是最終成績下發的那一刻,你懷疑你到底是不是學習那塊料。

  班主任的聲音在旁響起“距離高考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你們還在神游?”

  那些披星戴月的歲月,難不難?那些流汗流淚的時光,苦不苦?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前兩天出高考成績,網上流傳了一段視頻,是一些高三畢業生查到自己高考成績時表現。

  有的人直接興奮地跳起,有的人高興地原地轉圈,有的人瞬間痛哭流淚,那是終于跑到終點的幸福的淚水。

  那個視頻看的人無限感慨,高中的我們不焦慮嗎?

  焦慮,只不過我們焦慮的事情不同罷了。

  到了上大學,我們開始感受到戀愛的幸福和甜蜜。

  我們體會到小鹿亂撞的緊張,體驗到牽手擁抱的幸福,我們很可能也體會到平生第一次失戀的痛苦。

  那種痛苦,放在成熟的年紀回看可能,不值一提。

  但是放在當時的年紀去體會,我們絕望地認為,生活仿佛無法繼續,沒有他的時光度日如年,我們覺得未來一片黑暗。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7、

  站在30多歲的年紀,回過頭來說,高中時期的苦都不算真的苦,大學時失戀的苦不是真的苦,但是這樣的評價客觀嗎?

  我們不是讓一個30多歲的人去經歷那一些,我們要按照當時的年紀、當時的經歷來評價那種苦,是不是真的苦,是不是真的難。

  拋開30多歲我們不談,到了40多歲,50多歲難道就沒有那個階段的難了嗎?依然有。

  40多歲,我們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面對著職業上的天花板和后浪的沖擊;

  50多歲,我們可能就要開始直面和生命的告別,跟父母的、跟長輩的……

  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的難,但是與此同時,每個年齡段都有它的好。

  30多歲時,你覺得難題和困境要比20歲時多,但是同時,30歲的你更加成熟理性,多了解決問題的智慧和能力。

  而30歲的這份底氣和實力,卻是20歲時所沒有的。

  你承受了這個年齡段的好,當然要承受這個年齡段的難,這是一件非常公平的事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8、

  當然,人們對于年齡的恐懼,少不了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

  近幾年,不論是熱門綜藝,還是熱門電視劇,都興起了一股“鮮肉風”,小鮮肉當道,鮮肉即流量。

  獨留那些老臘肉,風中凌亂。

  衰老在我們的文化中正在成為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又美又颯”變成了成功女性的新標準,但是如果拆解一下,你會發現追求的無非是30歲的年紀,20歲的容顏,40歲的購買能力。

  不然,怎么稱得上又美又颯?

《三十而已》大火,30歲焦慮橫行,崇拜年輕是個時代病?

  國外的經典電影中,經常見到那些上了年紀的女演員的身影,她們沒有精致的五官,沒有完美的身材,不施粉黛,但卻自帶魅力。

  在他們的文化中,估計美顏相機類似的APP不會有多少市場。

  而在我們的文化中,年齡增長,帶來的似乎只是數字增長的焦灼。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生了病。

  作家、學者許知遠,在談到年齡崇拜這個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深以為然

  “得是一個多么幼稚的社會才會對年齡產生崇拜。”

  他說判斷一個人年輕與否,純粹是某種意義上精神上的東西。

  一個人是否對外界保持開放,這種開放不僅是對新事物開放,也包括對舊事物的理解;

  一個人有沒有對世界更豐富的體察,有沒有承擔對應的責任和義務,對自我有沒有更深的控制能力,這些都和年齡無關。

編輯 舉報 2023-03-03 15:21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