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下一句是什么????
yunwuyu 2022-01-20 09:46
末代皇帝溥儀和光緒皇帝是伯侄關系。載灃是光緒的弟弟。溥儀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的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Grow up 2022-01-20 09:59
1、這首詩是運用嚴肅的主題,描繪獫狁的兇悍,周朝軍士嚴陣以待。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將帥、遣戍役,守衛中國,軍旅的嚴肅威武,生活的緊張艱辛。
2、出自《詩經》中的一篇《小雅·采薇》,原文如下: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 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 戎車既駕,四牡業業。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魚服。豈不日戒?獫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白話翻譯: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長大。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沒有家,為跟玁狁去廝殺。沒有空閑來坐下,為跟玁狁來廝殺。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里憂悶多牽掛。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饑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書信托誰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發杈枒。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沒閑暇。滿懷憂愁太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什么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么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駕起兵車要出戰,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兵士掩護也靠它。四匹馬兒多齊整,魚皮箭袋雕弓掛。哪有一天不戒備,軍情緊急不卸甲!
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饑真勞累。滿心傷感滿腔悲。我的哀痛誰體會!
養平卉 2022-01-20 10:02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死生,晝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譯文:唉!死和生,不過是晝夜之間的事罷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這樣境界險惡,壞事層疊交錯涌現,實在不是人世間所能忍受的。痛苦過去以后,再去追思當時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
頭號人物zl 2022-01-20 10:02
《江南逢李龜年》原文如下: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譯文:
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
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作者:
李龜年:唐朝開元、天寶年間的著名樂師,擅長唱歌。因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寵幸而紅極一時?!鞍彩分畞y”后,李龜年流落江南,賣藝為生。
賞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接觸,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這兩句下語似乎很輕,含蘊的感情卻深沉而凝重?!搬跽铩?、“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當事者心目中,這兩個文藝名流經常雅集之處,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詩人對“全盛日”的美好回憶。當年詩人出入其間,接觸李龜年這樣的藝術明星,是“尋?!倍浑y“幾度”的,多年過后回想起來,簡直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這里所蘊含的天上人間之隔的感慨,讀者是要結合下兩句才能品味出來的。兩句詩在迭唱和詠嘆中,流露了詩人對開元全盛日的無限眷戀,猶如要拉長回味的時間。
夢一樣的回憶,畢竟改變不了眼前的現實?!罢墙虾蔑L景,落花時節又逢君。”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詩人真正置身其間,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奥浠〞r節”,如同是即景書事,又如同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這四個字,暗喻了世運的衰頹、社會的動亂和詩人的衰病漂泊,但詩人絲毫沒有在刻意設喻,這種寫法顯得特別渾成無跡。加上兩句當中“正是”和“又”這兩個虛詞一轉一跌,更在字里行間寓藏著無限感慨。江南好風景,恰恰成了亂離時世和沉淪身世的有力反襯。一位老歌唱家與一位老詩人在飄流顛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它無情地證實“開元全盛日”已經成為歷史陳跡,一場翻天覆地的大動亂,使杜甫和李龜年這些經歷過盛世的人,淪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詩人寫到“落花時節又逢君”,卻黯然而收,在無言中包孕著深沉的慨嘆,痛定思痛的悲哀。這樣“剛開頭卻又煞了尾”,連一句也不愿多說,顯得蘊藉之極。清代沈德潛評此詩:“含意未申,有案未斷?!痹娙诉@種“未申”之意對于有著類似經歷的當事者李龜年,是不難領會的;對于后世善于知人論世的讀者,也不難把握。像《長生殿·彈詞》中李龜年所唱的“當時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凄涼滿眼對江山”等等,盡管反復唱嘆,意思并不比杜詩更多,倒很像是劇作家從杜甫的詩中抽繹出來的一樣。
唐爽 2022-01-20 10:06
每章的內容:
1、 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東羅馬帝國最后的堡壘:君士坦丁堡,后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2、到不朽的事業中尋找庇護: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險家巴爾沃亞發現太平洋。
3、亨德爾的復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盡的作曲家亨德爾突然在一首詩中找到靈感,寫下了不朽之作《彌賽亞》,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贖。
4、一夜之間的天才:1792年4月25日,年輕上尉魯熱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長的邀請,為萊因軍創作一首戰歌,4月26日凌晨,《馬賽曲》誕生了。
5、滑鐵盧的一分鐘: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將格魯希固守成命,拿破侖兵敗滑鐵盧。
6、瑪麗恩巴德悲歌:1823年9月5日,歌德在離開療養院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對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勝,寫下了晚年最著名的愛情詩篇:《瑪麗恩巴德悲歌》。
7、黃金國的發現:1848年1月,約翰·奧古斯特·蘇特爾在自己的領地,今加利福尼亞,發現了黃金混合在泥沙之中,從而掀起了持續四年橫掃世界的“淘金熱”。
8、奔向宇宙之巔:1872年1月,尼采發表第一部學術著作《悲劇的誕生》。
9、爭取南極的斗爭:1912年1月16日,英國上校斯科特到達南極點。
10、封閉的列車:1917年4月9日,列寧登上了從瑞士過境德國回到俄國的列車,這列封閉的列車就像一枚炮彈,把革命的導師送回了祖國,打垮了一個帝國.
起因經過:
1、富有冒險精神的巴爾沃亞隨船到達南美洲,開拓和尋找財富,他不僅擠走了整支隊伍的主人,還趕走了新派來的總督。為了避免懲罰率先去尋找南美大陸的財富,以此來庇護自己的安全,在艱苦的旅途之中,他成為了第一個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類,知曉了不遠的國度中還有存有無限黃金,而就在此時國王派下的新總督卻暗算了他。
2、奧斯曼帝國的新繼承者默罕默德決心要攻占拜占庭,經過數次激戰始終不見成效,此時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驚險之棋,將戰船從陸地運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終因為被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門--凱爾卡門的發現,奧斯曼帝國毀滅了拜占庭這一人類文明的精華。
3、韓德爾的音樂演出頻頻受挫,生意失敗,債臺高筑,生活沒落。此時好友寄來《彌賽亞》希望韓德爾為其譜曲,而失意落魄的韓德爾見到《彌賽亞》的詞句后深受啟發,于是晝夜不停完成這一偉大的創作,創作一經完成便風靡全球,韓德爾也由此“復活”,并將全部演出收入捐獻給囹圄中人和醫院病人。
4、一次偶然的機會,默默無聞的魯熱被邀請做一首行軍歌曲,經過一番創作,這首激勵無數士兵為國奮戰的法國未來國歌《馬賽曲》便誕生了,此歌一出立即傳遍全國大街小巷,激勵著軍人去戰斗,去勝利。而此歌的作者魯熱卻無為人知,并且一聲窮困潦倒,他只做了一夜的天才。
5、因為庸人格魯希的愚蠢頑固,拿破侖輸掉了滑鐵盧之戰。拿破侖曾經給將軍格魯希三分之一的兵力去追剿普軍的殘兵,而在與英軍決戰之際,兩軍傷亡慘重的時刻,誰的援軍先到誰即贏得戰爭。此時格魯希的部下多次建議援助主戰場都被這位愚蠢的將軍回絕了,結局是普軍殘兵未追到,而拿破侖的法國失掉了整個戰爭。
6、74歲的歌德愛上了19歲的姑娘烏爾利特,多次的追求未果的歌德最終放棄,內心受到無比的刺痛的他于是創作了包含深情,充滿情欲的詩歌《瑪麗恩巴德悲歌》來抒發和寄予此情,從此歌德痛定思痛,踏入了另一個創作高潮,寫書了《浮士德》等偉大著作。
7、逃亡探險家蘇特爾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去開荒,他不僅買下了那里的大片土地,并且帶來了工人一同建設,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一次偶然的發現黃金徹底改變了這片土地的命運,人們不再勞動而是拼命的淘金,世界各地也涌來了無數的淘金者,他們霸占了屬于蘇特爾的財產和土地,最終使蘇特爾家破人亡。
8、俄羅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參與反動的政治活動被逮捕并處于死刑,在執行死刑之際一紙官文的到來改變的死亡的命運,死刑不再,改判服役和當兵。陀思妥耶夫斯基歷經磨難而幸存和日后的軍旅生涯給了其豐富的寫作素材,是其一生創作和思想的轉折點。
9、菲爾德立志要鋪設一條連接歐亞大陸的海底電報電纜,準備妥當后的首次鋪設便遭遇失敗,第二次進發仍舊不能成功,堅定的菲爾德終于在第三次鋪設時成功,此時歡聲雷動,人人奉菲爾德為英雄。但好景不長,電纜的失靈又使憤怒的人們反過來炮轟抨擊他。時隔六年,決心不減的菲爾德再次嘗試終于成功。
10、文學大師列夫托爾斯泰對其莊園生活不符合自己的信仰深感不安,不斷的想逃出莊園,離家出走。在幾經考慮后,最終下定決心一走了之,在旅程的途中因病去世,享年83歲。
11、英國海軍上校斯科特帶領隊伍去征服人類在世界上從未踏足的南極,頂著困難,不畏險阻,一路奔波到終點站--南極點。哪知在他們之前一個月挪威人阿蒙森的隊伍已經先他們到達,失望的斯科特同其他四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難,在他留下的筆記本中記述了斯科特對國家的自豪和對家人的思念。
12、革命即將爆發之際,流亡在外的列寧一刻不停的學習,他希望自己能有朝一日回到祖國去革命去建設,然而事與愿違。心系國家的列寧此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通過與敵國的交涉使自己穿越敵國到達俄國,過人的膽識助列寧一路順利地回到祖國。由此,這位歷史巨人才得以開創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