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作者是誰啊??
請問三國志作者<愛尬聊_生活百科>是誰啊?
bayibalvchabiao 2022-01-20 19:50 <<三國志>>的作者是西晉陳壽所作.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生于漢后主劉禪建興十一年,死于晉惠帝元康七年。
y3276134 2022-01-20 19:50 《志》的作者是西晉的陳壽 他原是蜀漢的臣子 蜀漢滅亡魏 魏被晉代后入晉因此他對蜀 魏 的歷史了解較多 晉滅吳后開作《三國志》因而他之后的中寫的《三國演義》描寫的三國歷史蜀 魏 的比較多 比較詳細 而吳的歷比較少 比較簡略 --------綠野鷹揚 :-)
戊頡鐫M碎 2022-01-20 19:52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于史學事業,對于《尚書》、《春秋》三傳、《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后,歷任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壽寫《三國志》以前,已出現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三國志》中的《魏書》、《吳書》,主要取材于這些史書。蜀政權沒有設置史官,無專人負責搜集材料,編寫蜀史。《蜀書》的材料是由陳壽采集和編次的。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可資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沒有條件獲得大量的文獻檔案。我們閱讀《三國志》時,就會發現陳壽有史料不足的困難,內容顯得不夠充實。陳壽沒有編寫志。我們要了解三國時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晉書》。陳壽還著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等書,整理編輯過《諸葛亮集》,可惜這些書后來都亡佚了。 《三國志》善于敘事,文筆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志》,認為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書可以同《史記》、《漢書》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一直流傳到現在。南朝人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講:“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勖)、張(華)比之(司馬)遷、(班)固,非妄譽也。”這就是說,那些同類史書不是立論偏激,根據不足;就是文筆疏闊,不得要領。只有陳壽的作品達到了內容與文字表述的統一。 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靂霖 2022-01-20 20:01 《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高鄂羅貫中(1330-1400)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太原人一說錢塘人(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人(今江西吉安)。他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故事,把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寫成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書中塑造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施耐庵(1296~1371)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籍貫: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后遷居當時海陵縣白(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QzTZEcoH 2022-01-20 20:02
123456819 2022-01-20 20:02
bayibalvchabiao 2022-01-20 19:50 <<三國志>>的作者是西晉陳壽所作.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人,生于漢后主劉禪建興十一年,死于晉惠帝元康七年。
y3276134 2022-01-20 19:50 《志》的作者是西晉的陳壽 他原是蜀漢的臣子 蜀漢滅亡魏 魏被晉代后入晉因此他對蜀 魏 的歷史了解較多 晉滅吳后開作《三國志》因而他之后的中寫的《三國演義》描寫的三國歷史蜀 魏 的比較多 比較詳細 而吳的歷比較少 比較簡略 --------綠野鷹揚 :-)
戊頡鐫M碎 2022-01-20 19:52 陳壽(233—297),字承祚,西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他少好學,就有志于史學事業,對于《尚書》、《春秋》三傳、《史記》、《漢書》等史書進行過深入的研究。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任觀閣令史。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入晉以后,歷任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職。280年,晉滅東吳,結束了分裂局面。陳壽當時四十八歲,開始撰寫《三國志》。 陳壽寫《三國志》以前,已出現一些有關魏、吳的史作,如王沈(?—266)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等。《三國志》中的《魏書》、《吳書》,主要取材于這些史書。蜀政權沒有設置史官,無專人負責搜集材料,編寫蜀史。《蜀書》的材料是由陳壽采集和編次的。陳壽寫書的時代靠近三國,可資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沒有條件獲得大量的文獻檔案。我們閱讀《三國志》時,就會發現陳壽有史料不足的困難,內容顯得不夠充實。陳壽沒有編寫志。我們要了解三國時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晉書》。陳壽還著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等書,整理編輯過《諸葛亮集》,可惜這些書后來都亡佚了。 《三國志》善于敘事,文筆簡潔,剪裁得當,當時就受到贊許。與陳壽同時的夏侯湛寫作《魏書》,看到《三國志》,認為沒有另寫新史的必要,就毀棄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備至,認為在記載三國歷史的史書中,獨有陳書可以同《史記》、《漢書》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國史相繼泯滅無聞,只有《三國志》一直流傳到現在。南朝人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篇中講:“魏代三雄,記傳互出,《陽秋》、《魏略》之屬,《江表》、《吳錄》之類,或激抗難征,或疏闊寡要。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勖)、張(華)比之(司馬)遷、(班)固,非妄譽也。”這就是說,那些同類史書不是立論偏激,根據不足;就是文筆疏闊,不得要領。只有陳壽的作品達到了內容與文字表述的統一。 陳壽是晉臣,晉是承魏而有天下的。所以,《三國志》便尊魏為正統。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記劉備則為《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這是編史書為政治服務的一個例子,也是《三國志》的一個特點。
靂霖 2022-01-20 20:01 《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高鄂羅貫中(1330-1400)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太原人一說錢塘人(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人(今江西吉安)。他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故事,把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寫成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書中塑造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典型人物,施耐庵(1296~1371)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籍貫: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后遷居當時海陵縣白(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生平: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
QzTZEcoH 2022-01-20 20:02
西晉史學家,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后,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后,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后漢書》并稱“前四史”。
123456819 2022-01-20 20:02
晉 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