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子怡,你為什么總活在過去的榮耀里,該認清現實了?
繼孫儷靠著甄嬛功成名就之后,許多女演員對大女主戲都趨之若鶩,像周迅的如懿、湯唯的孫若微,都絕對地處于劇情的中心位置,而且人物性格發展也頗為相似,由少女的純真爛漫逐步變為城府頗深、雷厲風行的女強人。章子怡也加入了這場混戰,但戰況有點慘烈。周迅演的少女時代的青櫻雖然扮相老氣,但眼神里是有靈氣的,但章子怡演的阿蕪在及笄之時,眼神就不清澈了,不像是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郡主,儼然一副經過后宮廝殺登上后位的權欲極強的女人,這不是阿嫵,這依然是章子怡。如果說僅僅是章子怡挑戰少女角色失敗,是不會引起觀眾的反感的,觀眾越來越不喜歡章子怡的重要原因是她說一套做一套。前腳剛在節目中批評別的演員接不合適年齡的戲,后腳自己38歲時演15歲少女的戲就播出了,這不是自己打臉嗎?更奇葩的是,章子怡還發博稱片方和平臺不要消費營銷"少女感",她是很清醒的!網友又發出質疑,是什么促使十分清醒的國際影后章子怡在38歲時接了15歲的角色呢?少女時代完全可以換個年輕演員來演啊。顯然,章子怡對觀眾的批評并不接受,畢竟她是張藝謀親封的謀女郎,是眾多影后榮耀在身的國際章。章子怡似乎永遠活在過去的榮耀里,她憑著自己在娛樂圈的地位、仗著自己的資歷,綜藝中高高在上,對流量高的不敢惹,而對關注稍低的演員直接勸退,并企圖主宰小演員的演藝事業。在節目中恃才傲物,在電視劇里卻演技塌方,更是惹惱不少觀眾,不禁想問,章子怡你憑什么?我們來看看"貴為影后"的章子怡在《我就是演員》是如何勸導年輕演員的。盛一倫在節目中表現不盡如人意,章子怡直接問道:"不適合的角色為什么要接呢?你是為了糊口嗎?"并搬出了張藝謀對她說的話來勸誡盛一倫不要去接爛戲。這樣的勸告難道不是何不食肉糜嗎?章子怡站在娛樂圈頂端享受著極優資源來勸說已是處在演藝圈邊緣的盛一倫不要接不適合的角色,未免太過殘忍。資源本來就少,再不接戲可不就要去喝西北風了嗎,他們有挑選的余地嗎?對同樣是女性的金莎就更為苛刻。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中翻紅的金莎緊鑼密鼓地上了《我就是演員》想要獲得更多熱度更多的影視資源,畢竟她也是18歲就出道的演員。然而章子怡對她的點評無疑有了一種羞辱的成分。"演員是個最低級的職業嗎,難道?所有人都要來分一杯羹。"還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姿態,讓人反感。在綜藝里的舉動已經讓觀眾心生厭倦,而《上陽賦》的播出,更是雪上加霜。演技大不如前,眼神像盲人,演少女時而過火至油膩,時而出戲像權傾朝野的女皇。甚至前期作品中的表現也被拉出來質疑,群嘲。有人說:"《臥虎藏龍》是李安的,《我的父親母親》是張藝謀的,《一代宗師》是王家衛的,而不是章子怡的,她是導演權力邊緣的金光堆出來的一道劍影,把自己也閃瞎了,誤以為自己是權力本身。"章子怡初次涉劇,"天女下凡"本來以為會是一鳴驚人的優良制作,結果《上陽賦》劇情單薄俗套,根本算不上好劇,更何況還要在劇中飾演不適合自己年齡的阿嫵。許多觀眾想把章子怡對盛一倫、金莎的疑問再反問回去:"章子怡,不適合的角色為什么要接呢?你是為了糊口嗎?你為什么也想分電視劇的一杯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觀眾能把演員捧上天,就能把演員踩到地下。為什么名譽滿身的電影演員為什么會放下身段選擇拍電視劇呢?而且還是上不了星的劇,難道是為了挑戰自己?恐怕還是為了市場,為了賺錢吧。作為演藝界的前輩,好好演戲,保持謙遜,給年輕演員樹立榜樣,并給予幫助就夠了,就算不想幫也不要打擊啊不是嗎?就算要勸退要警告,自己也要以身作則是不是?萬不要為了<愛尬聊_百科知識>關注度,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在節目上再說一些偏激的,連自己都做不到的言論了,一邊高高在上地抨擊,一邊忙著"下海",結果只能是反噬自己。收起刻薄,再溫暖一些吧,前些年童瑤還是"小章子怡",而如今卻顛倒了,章子怡也被網友稱為"小童瑤"了。現在不如你的人不一定永遠不如你,不要被過去的名譽所累,該認清現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