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嗎??
木有注意到你
2022-03-22 06:35
青海湖又名“庫庫諾爾”,即蒙語“青色的海”之意。它位于青海省東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內,既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泊,也是國內最大的咸水湖。它長105公里,寬63公里,最深處達38米,湖泊的集水面積約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比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湖水來源主要依賴地表徑流和湖面降水補給。入湖的河流有40余條,主要有布哈河、巴戈烏蘭河、側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古稱“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蒙語稱“庫庫諾爾”,藏語稱“錯溫波”,意為“青色的海”、“藍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屬于卑禾羌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青海湖地處高原的東北部,湖的四周被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延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離西寧約200公里,海拔為3200米。它的周長360公里,面積達4583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湖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名尕海,面積10余平方公里,系咸水;一名耳海,面積4平方公里,為淡水,在青海湖畔眺望,蒼翠的遠山,合圍環抱;碧澄的湖水,波光瀲滟;蔥綠的草灘,羊群似云。一望無際的湖面上,碧波連天,雪山倒映,魚群歡躍,萬鳥翱翔。青海湖周圍是茫茫草原。湖濱地勢開闊平坦,水源充足,氣候比較溫和,是水草豐美的天然牧場。夏秋季的大草原,綠菌如毯。金黃色的油菜,迎風飄香;牧民的帳篷,星羅棋布;成群的牛羊,飄動如云。日出日落的迷人景色,更充滿了詩情畫意,使人心曠神怡。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里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崢嶸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里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綺麗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節里,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綺麗。遼闊起伏的千里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繽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驄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群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著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以盛產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里產的冰魚較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后,人們在冰面鉆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鳥島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游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千米。島上巖石嶙峋,景色旖旎,以產龍駒而聞名。鳥島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內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只有0.5平方千米,春夏季節棲息著10萬多只候鳥。 青海湖是一具富有神奇色彩的游覽地,也是一個為全世界科學家所注目的巨大寶湖。政府曾對青海湖進行了多次綜合考察,發現青海湖里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湖中盛產湟魚,是我國西北地區最大的天然魚庫。四五月間,魚群游向附近河流產卵,布哈河口密密麻麻的魚群鋪蓋水面,使湖水呈現黃色,魚兒游動有聲,翻騰跳躍,異常壯觀。 居住在這里的漢、藏、蒙古等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共同保護、開發和建設這浩瀚的寶湖。青海湖的美景吸引著成千上萬游人,成為國內外旅游者云集的游覽勝地。為了開發正在興起的高原旅游事業,青海旅游部門在青海湖建立了旅游點。游客到此不僅可以觀賞高原牧區風光,還可以乘馬騎牦牛,漫游草原,攀登沙丘,或到牧民家里訪問,領略藏族牧民風情。牧場還專門為游客扎下各式帳篷,備有奶茶、酥油、炒面和青稞美酒供游客品嘗。 地質形成 青海湖的構造斷陷湖,湖盆邊緣多以斷裂與周圍山相接。距今20~200萬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個大淡水湖泊,與黃河水系相通,那時氣候溫和多雨,湖水通過東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黃河,是一個外流湖。至13萬年前,由于新構造運動,周圍山地強烈隆起,從上新世末,湖東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來注入黃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東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現了尕海、耳海,后又分離出海晏湖、沙島湖等子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變成了閉塞湖。加上氣候變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漸變成咸水湖。北魏時青海湖的周長號稱千里,唐代為400公里,清乾隆時減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緣約20公里處有古湖堤遺址;距湖東岸25公里處的察漢城(建于漢代),原在湖濱。東西兩邊已分別退縮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約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橢圓形,周長300余公里。1908年俄國人柯茲洛夫推測當時湖面水位3205米,湖面積為4800平方公里;上世紀50年代的測繪資料顯示,青海湖湖水面積為4568多平方公里; 70年代出版的地形圖量得湖水位3195米左右。湖面積為4473平方公里;1988年水位3193.59米,湖面積為4282平方公里,到了2000年,通過遙感衛星數據分析,青海湖的面積是4256.04多平方公里。現湖水容積739億立方米,最長約104公里,最寬約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礦化度12.32克/升,含鹽量1.24%。 青海湖水位每年平均以12.1厘米的速度下降,水位下降最快的2000年,1年內下降了21厘米,以這樣的速度,青海湖年平均減少湖水4.36億立方米,正在從單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為“一大數小”的湖泊群。造成青海湖不斷縮減的因素主要有氣候變暖、人類活動加劇以及降雨量減少等原因,特別是在青海湖周邊盲目開荒,破壞了注水河流的水源,目前青海湖50%的注水河流已經干涸。據統計,由于水源補給河流大量減少,與20年前相比,入湖水量也因此減少了60%。 有專家預測,如果按照現在的速度不斷萎縮,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將在200年后完全消失。目前來看,由于氣候暖干和全流域生態系統退化,青海湖水位下降的總趨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 為了保護青海湖,青海省已經實施了封湖育魚、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使青海湖重現昔日美景。 湖水水系 青海湖水補給來源是河水,其次是湖底的泉水和降水。湖周大小河流有70余條,呈明顯的不對稱分布。湖北岸、西北岸和西南岸河流多,流域面積大,支流多;湖東南岸和南岸河流少,流域面積少。布哈河是流入湖中最大一條河,發源于祁連山支脈的阿木尼尼庫山,長約300公里,干流長92公里,支流有幾十條,較大支流有10多條,下游河面寬約50~100米,
揪揪joy 2022-03-22 06:44 是的
揪揪joy 2022-03-22 06:44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