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句殘詩下一句是什么呢??
kongfu 3小時前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出自唐朝詩人白居易的古詩作品《暮江吟》其全詩文如下: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道殘陽倒映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仿佛是一張精致的弓
ybbjplh 3小時前 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閑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鋪:平攤瑟瑟:原意為碧色珍寶,此處指碧綠色
陌上柳絮飛橫行九州sadwqr 3小時前
唐末五代·翁宏《春殘》
又是春殘也,如何出翠幃。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寓目魂將斷,經年夢亦非。那堪向愁夕,蕭颯暮蟬輝。
南宋·晏幾道《臨江仙》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一、譯文
又到了春天快要結束之時,這讓人怎么走出翠綠的帷帳?人獨自站在落花面前,小雨中燕子成雙飛去。觀看此景魂魄像要失去,經過很多年夢境也不一樣了。怎么能夠忍受如此愁苦的夜晚,蟬在凄涼蕭索的夕陽下映出光輝。二、注釋
⑴春殘:春將盡。⑵翠幃(wéi):綠色的帷帳。帷,四周相圍而無頂的篷帳。⑶獨立:獨自一人站立。⑷微雨:小雨。⑸寓目:觀看,過目。語出《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得臣與寓目焉。”⑹斷:斷絕。⑺“經年”句:經年,經過一年或若干年。夢亦非,夢境也不同了。⑻那堪向:怎能忍受。那,通“哪”。向,語氣助詞,無實義。⑼夕:傍晚。⑽蕭颯(sà):蕭條冷落;蕭索。⑾暮:傍晚。⑿輝:光輝。三、【注釋】 ①春恨:春日離別的情思。卻來:又來。 ②小蘋:是晏幾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③彩云:這里指小蘋。 【評解】 這是一首感舊懷人、傷離恨別之作,最能表現作者流連歌酒,無意仕途的心境及曲 折深婉的詞風。上片寫今日之相思。先寫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補敘初見歌女小 蘋時的情景。這首詞,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會意,詞人懷念歌女小蘋的難言的相思 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繪之中,詞盡而意未盡,蘊藉含蓄,輕柔自然。感情深摯,優 美動人。 【集評】 譚獻《譚評詞辨》:“落花”兩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見其柔厚。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小山詞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又“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既閑婉,又沉著,當時更無敵手。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前二句追昔撫今,第三句融合言之,舊情未了,又 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惱人,紫燕猶解“雙飛”,而愁人翻成“獨立”。論風韻 如微風過簫,論詞采如紅蕖照水。下闋回憶相逢,“兩重心字”,欲訴無從,只能借鳳 尾檀槽,托相思于萬一。結句謂彩云一散,誰復相憐,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銖仙 佩,此恨綿綿,只堪獨喻耳。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感舊懷人,精美絕倫。一起即寫樓臺高鎖’簾幕低垂, 其凄寂無人可知。而夢后酒醒,驟見此境,尤難為懷。蓋昔日之歌舞豪華,一何歡樂, 今則人去樓空,音塵斷絕矣。即此兩句,已似一篇《蕪城賦》。
不棄不離_477 3小時前 上一句:一道殘陽鋪水中下一句:半彎明月掛岸上
又把用戶名搞忘了 3小時前 一道殘陽鋪水中下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紅暮江吟【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MXXJ 3小時前
自信人生二百年,
會當水擊三千里。
譯詩:
我自信我的一生將有二百年,
那當然以手擊水就是三千里。
賞析:
毛主席從青年到暮年一直酷愛游泳,對水有很特殊的感情,而且還尤其喜愛到大風大浪中去游泳。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學校讀書時,就常和蔡和森、張昆弟、羅學瓚等人去長沙的湘江中去游泳。在中流擊水間,詩人經常詠哦詩篇,抒情言志。
這首《七古·殘句》,就是那時在湘江中吟詠的。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出版的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這樣批注道:“擊水: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于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毛主席這二句詩寫得非常之好,可惜沒有全文,但僅有這二句也足夠了。這二句詩也是我們平日引用極廣的,特別是當我們想鼓舞自己的信心、繼續奮斗之時,我們會情不自禁地念出這二句詩。
詩人在第一句中說:“自信人生二百年”,這雖有一點夸張,但這個夸張是適度的,如果說四百年、八百年等就過分了,不妥當了。人的一生活二百年從某種特殊的自然規律上說還是有可能的。古人曾說:“人生不滿百,常懷天下憂。”而毛主席那時正值青春年少之時,身體又好,又酷愛鍛煉,在抒發豪情壯志時,當口吟出這么一句詩來理應極自然的,而且這個“二百年”也是用得既大氣又穩健的。
“會當水擊三千里”,其中“水擊三千里”化用《莊子·逍遙游》中“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詩人躍動英姿在水中迎風劈浪,何等暢快淋漓,有水擊三千里之感既豪邁又對自己未來的前程滿懷無窮的信心,此生鴻鵠之志定將實現,而且會像擊水三千里一樣痛快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