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會很火,結果卻很差”的電視劇有哪些??
《將軍在上》這部劇改編自網絡小說《將軍在上,我在下》講訴的是英明神武的霸氣女將軍葉昭和花容月貌的廢柴小郡王夏玉瑾之間的歡樂故事。
兩個人角色錯位,令人啼笑皆非,故事中穿插著家國情懷,笑中帶淚。原本這種小兒女之間的甜寵劇,就很受年輕人歡迎,再加上新奇的人物設定,幽默搞笑的情節,一切看上去都具備了爆款的條件。
不過,事與愿違……
這部劇雖然基本尊重原著,該有的情節都在,該出場的人物也都不少,可總讓人覺得少了那么點味道。
別的姑且不論,單是60集的長度就讓人望而卻步,要知道76集的《甄嬛傳》,原著小說有150萬字,而《將軍在上》的小說50萬字不到,卻要用60集來呈現,可見注水嚴重。再看幕后采訪,整個劇情編劇只花了1個月的時間,其粗糙程度可見一斑。
故事背景設定與服道化風格不搭
《將軍在上》的原著小說的背景是架空的,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參考價值。電視劇因為要考慮審查,把背景放在了宋朝,這也無可厚非。
據說服道化都是斥巨資打造,服裝更是請的日本大師親自操刀。但是藍色的盔甲,紫色的官服,紅色的龍袍真的很讓人出戲。全劇的室內裝飾都充斥著滿滿的日風,仿佛在告訴觀眾日風其實就是唐風、宋風,劇方恐怕是把觀眾當成了傻子。
既然是宋朝的故事,就老老實實的安排宋朝該有的色調和裝飾,標新立異要看場合,場合不對,就只能是不倫不類。
很多人都知道這部片子的藝術風格與太子妃很像, 因為他們的藝術總監是同一個人。但太子妃能成功取決于她的整體背景與藝術風格相輔相成,毫不突兀,但這并不代表這種風格也能適合其他故事。
演員外形與角色風格相去甚遠
男主夏玉瑾(劇里姓趙)從小身體孱弱,母親怕他養不活,常常把他扮作女孩,生的千嬌百媚,花容月貌,書中對他的外貌描寫是這樣的:
他的模樣,堂堂男子,卻長得傾國傾城難以描述,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第一次跑去京城最有名的小倌館楚風軒玩。豪闊海客不知其身份,驚為天人,一擲千金,鬧著要用十斗明珠給他贖身……
不難看出夏玉瑾在外形上面是有些女態的,(當然小郡王內心深處絕對是純爺們兒)。盛一倫的外形十分陽剛,五官立體線條分明,他演霸氣清冷的齊晟自然是再合適不過。
但硬是要呈現嬌柔嫵媚的一面就真的很辣眼睛,劇中為了呈現夏玉瑾的美貌,刻意安排了幾場跳舞的戲份,挑高的眼線,堅硬的線條,哪里是什么傾國傾城,明明看上去更像有異裝癖的BT狂。
女主葉昭是將門之后,自小在邊塞長大,父兄戰死沙場以后,女扮男裝戍守邊關八年,武藝高強,能征善戰,是敵軍聞風喪膽的“葉閻王”。借用葉老太爺的話說,葉家沒有女兒,只有不帶把的兒子。書中對葉昭的外形描寫如下:
據說鎮國公太祖有幾分胡人血統,所以葉昭的五官很分明,她常年奔波,四處征戰,皮膚被陽光曬得成略深的小麥色,帶著蜜色光澤。凌厲的劍眉下,眼珠色澤略淡,冷冷的像琉璃珠子,透露著肅殺之氣,仿佛可以穿透一切。鼻梁挺直,薄唇緊抿。舉手投足皆男兒,渾身上下找不出半分女人味,倒像是大秦一半少女懷春時,夢中夫君的模樣。
光看這描寫,是不是就覺得男女演員拿錯了劇本。可畢竟這是小說,不可能百分百還原角色,事實上在娛樂圈也難以找到與葉昭氣質匹配的演員。
這本身就是改編劇,演員外形難以契合角色,那就在人物設定上稍作改變,不要硬是強調女主具有男子氣概,像女主的這種臺詞:我是女兒身,誰信? ”這種話就不能默默的刪掉嗎?
本來觀眾已經接受了演員塑造的角色,女扮男裝,頗有英氣,你非要不斷提醒觀眾這個女主很像男孩子,這是當觀眾眼瞎嗎?
劇情注水,定位混亂
原著小說語言風格幽默詼諧,男女主之間各種爆笑日常,當中也穿插著征戰沙場,保家衛國的厚重情節,極大的拔高了人物形象,又不宣賓奪主。
劇集在前期也基本是喜劇路數,男女主角拋開外形不說,盛一倫傲嬌的小動作,馬思純各種花式調戲小相公,兩人間的互動還是很招人喜歡的。
可是到了后期,加了大段的敵國朝堂動蕩,王子們爭權奪利,甚至還有后宮爭斗的劇情,風格轉變之大讓人目瞪口呆,有時一集男女主的戲份還不到十分鐘。
拜托!這本來就是甜寵的下飯劇,觀眾要看的就是人家霸氣女將軍和傲嬌小郡王的各種爆笑日常,秀恩愛,撒狗糧,情節有趣就行。非要往正劇上靠,加上冗長的情節,只會讓觀眾覺得莫名其妙。
現在的改編劇很多,成功的也不在少數,觀眾的要求其實不高,只要你尊重原著,尊重觀眾的審美和智商,觀眾就能給你好的回饋。
可即便如此,又有多少劇能真的從觀眾出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