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雄彥和我們一樣等了“全國大賽”27年丨揭秘《灌籃高手》?
《灌籃高手》海報。
“同學,請問,你喜歡打籃球嗎?”“教練,我想打籃球”“非常喜歡……打籃球! 這次絕不是說謊!”看到這些漫畫《灌籃高手》中的熟悉臺詞,你淚目了嗎?
1996年,《灌籃高手》動畫版最后一集中,湘北隊長赤木剛憲的一句“全國大賽見”,結果卻再也沒見,轉眼27年過去了,等著“再見”的那批國內觀眾有多少是在腦補中播放過無數次全國大賽的場景,有多少是<愛尬聊_健康養生>翹首渴求了整個青春。終于,這個“債”還了。影片《灌籃高手》由同名漫畫原作者井上雄彥親自擔綱導演,要的就是原汁原味。動畫電影《灌籃高手》于4月20日在國內上映,這部影片將喚醒很多70后、80后、90后對于青春的集體記憶,畢竟它曾陪伴著幾代年輕人度過激情燃燒的青春期,因為它,很多人愛上了打籃球;因為它,日本人口僅有17萬的鐮倉市(《灌籃高手》故事發生地)每年都有逾2000萬游客涌入;因為它,只要一聽到片頭曲《直到世界的盡頭》的旋律,想到櫻木花道高高躍起搶籃板、三井壽一次次在逆境中爆發射三分的燃情場面,所有關于青春的回憶轟然而至。
當年看漫畫的觀眾已經長大成人,那些曾經在乎輸贏逐夢的少年或許已經經歷了成年的挑戰和各自生活的苦樂參半,年紀、體形、樣貌在變,但提起年輕時看過的《灌籃高手》,希望還是能喚醒追逐夢想、永不言棄的精神,以及開始傻笑著回想青春曾經真實的樣子。井上雄彥在影片上映前的一次采訪里表示,這部電影是送給《灌籃高手》粉絲和第一次看這個故事的朋友,于是影片取名叫“第一次的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在他看來,當你看到這部集結著太多人青春情懷的電影,無論你是曾經的漫畫迷劇集粉絲還是首次接觸到的新朋友,它都可以變成你的“第一次”,因為,就像《灌籃高手》傳遞出的普世精神,我們對夢想的執著永不過氣。
27年,所有灌籃迷的“意難平”
《灌籃高手》漫畫于1990年至1996年在日本的《少年周刊》上連載,共收錄31卷,在全球銷量已經超過1.7億冊,是歷史上第7暢銷的漫畫系列。問題少年組成的湘北籃球隊一次次在逆境中奮起、永不言敗的故事不知煮沸了多少少年血。1993年,《灌籃高手》迎來了TV動畫版,很多國內觀眾最早接觸《灌籃高手》幾乎就是通過這部動畫。動畫版播出三年,很快追趕上了漫畫版的連載進度,最終這兩個版本都完結于1996年。但TV版沒有出現漫畫中的終局之戰全國大賽,這也成了所有灌籃迷的意難平。
《灌籃高手》劇照。 等了27年的湘北和山王之戰終于在大銀幕上演。
漫畫的結尾有些讓人難以接受,湘北籃球隊最后沒能稱霸全國,但這卻是漫畫作者井上雄彥早就想好的結尾。他曾在一次采訪中做出解釋:“連載結束之后,收到了幾千人簽名的請愿書,要求讓《灌籃高手》復活。他們認為是編輯部強迫結束了故事,其實并不是之前大家認為的那樣,最后的那個結局,我是在(創作)幾周前就已經決定并告訴過編輯部。”在井上雄彥看來,漫畫結尾雖然遺憾,但卻預示著,生活其實和青春一樣,可以有激情,卻不一定有完美,湘北不需要拿到全國第一,他們只需在全國大賽中擊敗最強敵山王工業,證明自己永不言敗。但后來湘北與山王的巔峰對決影像,大家還是沒能在動畫劇集中看到,直到去年12月3日,描寫全國大賽巔峰對決的《灌籃高手》劇場版才在日本上映,果然連續幾周獲得票房冠軍,而這部電影背后制作的故事、每一個細節,一直都讓外界頗為關注。
事實上,井上雄彥十多年前就拿到了制作電影《灌籃高手》的提案,當時制作方給他看了樣片,不過他認為和自己想做的不太一樣,婉拒。回想當初,他說那些樣片盡管短,但讓他感覺到和漫畫創作相比,制作影片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制作方依舊不放棄,一次又一次地把制作的樣片寄送給井上雄彥觀看,也正因此,讓井上雄彥看到了對方十足的誠意。
《灌籃高手》劇照。
2014年,再一次看到樣片“面孔”時,井上雄彥終于積極回應,他認為這次的樣片確實是集結了制作人員們的靈魂,似乎在向他訴說“希望能夠接受制作方的提案”,比起技術方面的因素和影像的品質,他始終認為技術終歸是工具,而誠意和靈魂等感情方面的因素作用更大:“我對動畫電影的技術不太了解,但技術只是一種工具。比如這次制作比賽的場景就用到了3D動作捕捉技術和CG特效,也正因為用了CG,才能更精準描繪十名在球場上做出不同動作的球員。”該片在日本和韓國等地上映后,很多觀眾表示,賽場上的CG畫面非常動感逼真,賽場背景選擇使用不飽和色彩的2D動畫是為了更接近《灌籃高手》的經典漫畫風格。CG加2D真正做到水乳交融,在觀看時毫不違和,賞心悅目。
井上雄彥回答“那就做吧”,但那時候他也沒有明確自己會親自擔任導演,隨即他又想了想,只是參與其中比如做編劇等,可能沒有辦法讓自己完全滿意:“我作為觀眾,(幾次在)看樣片的時候,就產生了‘這里更想這樣做’等各類感想。如果要把《灌籃高手》拍成電影,我或許還是多少參與其中才更好一點,這樣對作品也有好處,我覺得讀者們也會較滿意。但是,我在電影制作方面是純外行,之所以能下定決心當導演,是因為一直以來的一些活動讓我膽子大了起來,比如(經歷過)‘最后的漫畫展(有關井上雄彥創作的紀錄片,上映于2010年)’之類的事情,這些經驗對我(在電影創作方面)稍微有一些推動作用。”
兼顧情懷和創意,新老粉絲共享“新視角”
56歲的井上雄彥絕對不是那種喜歡重復自己的人,既然要拍電影,他的第一想法就是不要照搬自己的原作,最好能站在新的視角來制作。《灌籃高手》在日本上映后,很多觀眾反映,電影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井上雄彥的畫面保持著原作風格動了起來”,要實現這一點,井上雄彥坦言“并不容易”,“我雖然有‘希望達到這種效果’的想法,但沒有相應的經驗和知識,我只能把理想中那模模糊糊的想法描述為‘我想這樣做’,而經驗豐富的制作人員們就把我的想法解釋成‘是不是這樣’,或者問我‘這樣行不行’。我們不是一開始就確定了目標,所有人一起朝著目標前進,而是不斷進行著上面的對話,結果到了終點之后才感覺‘啊,終于到了’。”
《灌籃高手》劇照。 這次劇情以湘北主力后衛宮城良田為敘事主線展開。
電影《灌籃高手》的情節涉及原漫畫系列的53章內容,圍繞著湘北和山王工業的全國籃球大賽之戰展開,它以湘北主力后衛、問題少年宮城良田為敘事主線,貫穿起湘北隊員集體成長的故事,同時也“復刻”了宮城良田、櫻木花道、赤木剛憲、三井壽和流川楓“湘北五虎”在球場上的馳騁英姿。在刻畫逼真比賽的時候,井上雄彥非常注重小細節,比如踏步的方式、拿到球一瞬間身體的反應、投籃時的小停頓之類的,他在制作中將自己親身感受到的“籃球的感覺”直接表現了出來:“我們這個團隊,并不是所有制片人員都有打籃球的經驗,所以我本來擔心沒法讓大家完全理解(籃球),但后來聽說他們真的去學打籃球,都先試著下場,我就很佩服。希望他們現在依然喜歡打籃球,別因為這次的工作太辛苦,產生‘再也不想看到籃球了’的想法(笑)。”
做一部《灌籃高手》的電影更是一次新的挑戰,被問到的原動力是什么,井上雄彥毫不猶豫地回答——漫畫。“在別人眼中,我好像總是在做與漫畫無關的事情,但是在我心中只有漫畫。我會作為漫畫家面對一切,通過這一切得到的經驗也會充實我這個漫畫家。美術館的展示也好,插畫的工作也好,這次的電影也好,對我來說都是站在‘通過漫畫也可以做到這樣的事’這一立足點上來做的。我想積累各種各樣的經驗,使自己變得更充實,我覺得這一切都能讓自己(將來可以)畫出更為優秀的漫畫。”
考慮到大多數觀眾是記得每一個情節和場景的漫畫粉絲和一些初看者,井上雄彥特意采用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來讓經典老故事獲得“新生”。影片一方面保留了大量漫畫中的經典對抗場景和緊張時刻,以及有趣的小細節和人物關系,即使粉絲已經從漫畫中閱讀過100遍,也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仍然可以感受到那些熟悉的幽默、興奮和青春的激情,以及讓你喘不過氣來的緊張強度。但另一方面,影片節奏相對很快,不會像漫畫那樣有大量時間可以從頭到尾介紹所有角色,而是在宮城良田的成長背景故事串聯下,用一場籃球比賽來讓電影更加扎實緊湊,同時也借此交代出角色之間的關系,不得不說,這個在新舊處理上的平衡感,井上雄彥確實玩得巧妙,粉絲們可以在電影中找到一些共振的經典時刻和新元素,新觀眾也會在影片中享受到一場精彩的比賽和體會到漫畫中浸透出的熱血和友誼。
低調的井上雄彥很少接受采訪。
井上雄彥鮮少接受采訪或在長篇大論中抒發自己觀點,但他這次難得向《灌籃高手》的粉絲們做了保證,以往《灌籃高手》有漫畫、有動畫,這次確實以“一個新的生命”的理念制作而成,電影與過往的創作同根同源,但如果大家能感覺到“我雖然看過《灌籃高手》,但還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灌籃高手》”,這樣的話,井上雄彥一定會無比高興的。
推薦到全國百老匯院線觀看影片《灌籃高手》。
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