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與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會晤 出現了一個危險信號?
菲律賓總統10年來首次造訪白宮
前腳剛送走韓國總統尹錫悅,當地時間5月1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與到訪的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舉行會晤,這是菲律賓總統10年來首次造訪白宮。會晤中,拜登重申了美國保衛菲律賓的“鐵一般”承諾,并就加強軍事合作新準則與菲律賓達成共識。
小馬科斯則強調美國作為“菲律賓唯一條約盟友”的重要性。他還稱,菲律賓“可能處于全球最復雜的地緣政治中”,菲美兩國必須加強伙伴關系。
外界注意到,會晤開始后,拜登特意提及了美菲關系的發展進程。美聯社的報道稱,兩國關系多年來可謂“起起伏伏”,就在馬科斯上任之前,這一雙邊關系還處于一個“困難境地”。
《紐約時報》在分析此次會晤重要性時則認為,從今年2月菲方同意向美軍新開設4處軍事基地,到近期兩國軍隊密集舉行聯合軍演,這些都表明美菲關系的復蘇態勢在增強。
美菲聯合聲明提及南海臺海
雙方在會晤結束后并未召開記者會,僅發表了聯合聲明。聲明強調,美菲雙方要“堅定不移地致力于南海的航行和飛行自由,以及尊重各國在其專屬經濟區內符合國際法的主權權利的重要性。”聲明還提到,菲律賓軍隊、公務船或飛機,一旦在包括南海在內的太平洋海域遭遇襲擊,美國將引用雙方于1951年簽訂的《美菲共同防御條約》的承諾,共同采取應對行動。
同時,兩人還在聲明中再次提及臺海議題,雙方“肯定了維護臺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稱“這是全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因素”。
此外,聲明還提及雙方期待建立菲日美、菲澳美三方合作模式。
觀察指,未來幾年,亞太局勢或將因美國的破壞性政策而日趨緊張。從此次發表的聯合聲明來看,華盛頓正試圖以菲律賓為代價以達成美國自身在亞太地區的諸多關鍵目標。盡管菲律賓此前屢次表態,不想在中美間“選邊站隊”,菲律賓和中國的經濟社會聯系也異常密切,但目前來看,菲律賓在軍事安全等領域正在被美國裹挾。
美菲加強軍事合作 菲律賓“綁在美國的戰車上”
菲律賓曾是美國長達48年的殖民地,即使在完全獨立之后,兩國仍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今年2月,美菲兩國同意擴大2014年的《強化防務合作協議》,菲律賓將多開放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有報道稱,這四個基地中有三個位于菲律賓北部,距離臺灣僅數百公里。《聯合早報》的分析認為,在華盛頓看來,菲律賓是一個潛在的部署火箭、導彈和火炮系統的地點,以介入臺海局勢。
還有學者指出,此次美菲聯合聲明公開提及臺海,意味著華盛頓也正式把臺海問題納入到美菲的雙邊議程中,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更是把菲律賓“徹底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
值<愛尬聊_尬聊生活>得注意的是,就在乘機訪美途中,馬科斯曾表示,在地區緊張局勢中,菲律賓絕不會被用作任何軍事行動的“補給站”。《聯合早報》的分析稱,拜登正試圖重塑美國在所謂“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其中就包括與菲律賓重修舊好。美國的西太平洋島鏈戰略源于冷戰初期,以牽制當時的蘇聯和中國,而這個戰略延續至今。
美國將向菲律賓提供一批巡邏艦和運輸機
此外,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披露,美國打算向菲律賓武裝部隊轉讓2艘“島”級、2艘“保護者”級巡邏艦和3架C-130H軍用運輸機。本次軍火供應必須得到美國國會的批準。另有2艘“旋風”級巡邏艦已于4月底移交給菲律賓,目前正在前往馬尼拉的途中。
軍事專家宋忠平注意到,美方承諾的這批武器,在美軍內部已經悉數淘汰,只是被美方夸大其詞,菲方還如獲至寶。他提醒菲方,不要指望美國對菲律賓行使所謂保護的義務,因為美國要保護的是自己的全球霸權,而不是盟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小馬科斯會見拜登當天
數百菲律賓民眾在美國使館外抗議
就在小馬科斯會見拜登當天,菲律賓《每日問訊者報》、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道,數百名菲律賓抗議者當天聚集在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外,抗議美菲兩國政府達成協議,向美軍開放更多在菲律賓的軍事基地。抗議者們舉著“反對美國軍隊和基地!反對帝國主義戰爭!”的橫幅,還有人舉著“美國軍隊立即離開菲律賓!”的標語。同時,有數十名警察被部署在美國使館附近,應對抗議活動。菲律賓勞工組織“Kilusang Mayo Uno”負責人埃爾默·拉布也抨擊小馬科斯,五一勞動節本應該是與工人們促膝而談的時候,“但他選擇上飛機,把我們丟在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