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監控看到77歲留守母親病倒 在外工作兒子聯系當地民警“千里救母”?

紅星新聞消息,5月17日深夜,付先生77歲的老母親病了,躺在位于四川廣安華鎣市老家的床上,作為家中獨子,此時他卻遠在千里之外的深圳。他原打算讓父親撥120,但想到父親聽力不好,在電話里跟醫生講不清楚。更關鍵的是,到老家的沿途岔路很多,120司機很可能找不到路。最后,付先生決定報警,附近明月派出所的民警接到求助后很快趕到其父母家中,同時幫忙聯系120。付先生的母親很快被送到醫院,經及時救治脫離了危險。

監控看到77歲留守母親病倒 在外工作兒子聯系當地民警“千里救母”?

↑民警和醫護人員趕到付先生家中,將其生病的老母親送醫

5月25日,母親康復出院,回過頭來,付先生覺得母親這次生病就醫經歷其實也是很多留守老人家庭的一個縮影。其老家所在的華鎣市雙河街道廣華大道社區居委會副書記李仁洪告訴紅星新聞,該社區位于城鄉接合部,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約700人左右,因城市發展建設歷經多次征地拆遷,大部分年輕人外出經商或務工就業導致一半左右老人都留守在家……

監控里母親病倒在床

連手機都無法接聽

5月17日那天晚上,似乎與往常并沒什么不同。

當晚10點過,付先生忙完手頭的事情,順手打開手機上的監控視頻軟件,千里之外的四川老家畫面隨即出現在手機屏幕上。他端著手機,將監控畫面切換到一樓大廳,他看到母親躺在大廳的床上睡覺,一切都是熟悉的畫面。

監控看到77歲留守母親病倒 在外工作兒子聯系當地民警“千里救母”?

↑付先生的母親和父親

關了監控畫面不久,父親給他打來電話,說母親身體不舒服,嘴唇有些發紫。父親特別跟他提到,母親當天曾服用一些她自己熬制的“草藥”……父親耳背,父子倆在電話里交流起來也困難。

付先生想直接撥母親的“老年機”問問情況,但母親沒接電話。當時他又打開了監控,看到手機鈴聲響起的時候,躺在床上的母親只是身子稍微動了動,但沒起身。他緊接著又通過監控視頻軟件的語音功能大聲喊“媽,媽……”,母親還是沒什么反應。

付先生著急了,擔心母親會不會是喝了“草藥”出現中毒的情況。但他此時遠在深圳,無法直接聯系老家的120。他原本打算讓父親撥打120,但父親上了年紀“耳背”,擔心父親在電話里跟醫生講不清楚。另外,他還有一個擔心,從華鎣市城區到家的路線要經過很多岔路口,付先生擔心救護車司機走錯路。思前想后,他決定報警,讓民警先去家里看看情況。

當晚11時許,付先生撥通了華鎣市公安局明月派出所的值班電話……接到他的求助電話后,明月派出所值班副所長江麟和同事開著警車就出門,很快就找到付先生老家位置。

江麟上前敲門,沒人應答,但透過門縫,能看到屋里亮著燈。過了好一會兒,付先生的父親才開了門。江麟看到,一樓大廳擺著一張床,付先生的母親半臥在床上,斷斷續續地呻吟,臉色看起來不太好,但能夠交流。民警趕緊撥打了120。一位附近的鄰居聽到動靜后,也趕過來幫忙。

這一切,付先生通過手機上的監控畫面都看到了。當晚11點16分左右,又有醫護人員出現在監控畫面,付先生的心才逐漸踏實下來。因為家里沒年輕人,付先生聽從民警建議,讓醫生到時幫忙聯系一個護工護理照料母親。

母親身體不適

喝自熬“草藥”未好轉

事后,明月派出所副所長江麟向紅星新聞記者回憶道,當天晚上付先生顯得很理智,并沒因事情緊急就慌慌張張,在電話里詳細講述了前往他家的路線,在哪個路口該直行、在哪個路口右轉、家是第幾間屋、房門口放有一堆木柴……這些細節讓民警沒走彎路,快速準確地找到付先生位于華鎣市廣華大道社區的老家。

到了付先生家里,付先生的父親對民警說,會不會是老伴服用了自己熬制的“草藥”導致中毒。不久,120救護車到達現場,老太太自述渾身酸疼、咳嗽,醫護人員摸了摸她的身體,發燙……隨后,老太太被民警和醫護人員抬上救護車送往華鎣市人民醫院治療。

監控看到77歲留守母親病倒 在外工作兒子聯系當地民警“千里救母”?

↑民警和醫護人員趕到付先生家中

5月24日,紅星新聞記者從華鎣市人民醫院了解到,付先生母親的情況屬于新冠病毒感染,同時也提醒如果身體不舒服要及時就醫,切勿相信偏方熬服“草藥”以免耽誤病情。

付先生的母親姓禹,77歲了。24日中午,紅星新聞記者在病房里見到她時,她還在輸液,但氣色看起來好了很多。“他一直怪我,不該自己熬‘草藥’喝。”禹老太說,后來醫生稱她是感染了新冠病毒。

“醫生說我可以出院了,他不放心,非要喊我再住一天。”禹老太稱,其實在出事前幾天,自己身體就已經不舒服,渾身酸痛,咳嗽,但自己當時沒在意,也沒去找醫生,5月17日那天,天熱,自己還出去打理蔬菜,回來后就愈發感覺身體不舒服,期間,她給一位鄰居說自己頭痛,喊對方幫忙扯了一點“草藥”熬水喝,但喝了“草藥”,<愛尬聊_百科全書>情況也沒有好轉。

這是禹老太第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她說,自己嫌爬樓太累,自去年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后,很多時候就在一樓大廳睡,省事。對于當晚遠在深圳的兒子打電話報警求助和后來民警通知120到家里的事情,禹老太說自己都有些記不清了,“多虧了他們”。

為知曉父母在鄉下情況

在家中安裝三個監控

付先生今年30多歲,早年考上大學走出村子,最后在深圳安定下來。每次回老家,他都能切身感受到父母正在逐漸衰老,和很多在外務工上班的年輕人一樣,因工作原因,留守老家的父母永遠是他內心深處的牽掛。

付先生父母現在的居住地,周圍鄰居基本上也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因他們一家人是十多年前從另一個村子搬來,周圍也沒什么親戚。因此,為了能實時看到父母的情況,及時知曉老家的情況,去年暑假,付先生回老家后就在家里安裝了三個監控,除了一樓和二樓大廳各安裝了一個監控外,后門做飯的地方也安裝了一個監控,這三個監控鏡頭能捕捉的范圍,都是父母平時生活停留最多的地方。

平時只要下班有空閑時間,付先生都會在手機上打開監控,看看鏡頭下的父母,有時只是默默地看著,有時,他還會打開麥克風跟母親聊聊家常。

監控看到77歲留守母親病倒 在外工作兒子聯系當地民警“千里救母”?

↑桌子上的塑料盒,是付先生和母親約定的“暗號”

禹老太不識字,也不會打電話,她的老年機里沒有存儲任何電話號碼。如果她有事要找兒子,便會將一個白色的塑料盒放到一樓大廳桌子上,兒子只要空了打開監控視頻看到這個“暗號”,就會主動給她打電話回來。

禹老太表示,兒子付先生很孝順,平時家里所需的東西,都是他買了快遞回來,米、面、油、零食、水果……甚至一包食鹽也是兒子從網上買了快遞回來,快遞員也知道她們身體不好,會直接將快遞送到家里。

禹老太說,她和老伴之前第一次坐飛機去深圳玩,感覺城市很大,也很漂亮,但她還是習慣老家的生活,她在老家撿了別人不種的撂荒地種蔬菜,什么都不缺,兒子和兒媳在深圳上班,養兩個孩子,壓力也挺大。

25日下午1點50分左右,付先生在手機上打開監控畫面,看到那兩個熟悉的身影又出現在鏡頭下,心里踏實下來。雖然父親先前已給他打電話告知當天要出院,但只有這種看得見的畫面,才顯得真實。

監控看到77歲留守母親病倒 在外工作兒子聯系當地民警“千里救母”?

↑付先生送給派出所的錦旗

母親出院前,付先生在深圳特地找人制作了一面寫著“一心為民,感恩救母”的錦旗,快遞到明月派出所,向派出所的民輔警表達感謝。

留守父母背后:

我國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超半

對于像禹老太夫婦這樣的留守老人,有人說,當子女走后,父母便成了守望者,守著一份回憶,守著空蕩蕩的家,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日漸衰老,日漸孤獨。

付先生能體會到父母的那種孤獨。他是家中獨子,每次回老家探望父母,心里都有種不舍和難受。安裝監控可以實時看到鏡頭下的父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種陪伴。禹老太說,兒子只要有空閑就會打開監控看家里的情況,“很方便,有時候正在煮飯呢,就聽到他在監控上喊你‘媽’,然后我們就這樣子聊天。”

2022年10月26日,民政部在例行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據調查,我國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大量老年人不與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臨著居家養老的許多生活不便或困難,甚至是安全風險隱患。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

付先生說,去年回家,為方便及時了解父母在家里的情況,他在鄉下老家裝了三個監控。沒想到,這一次監控幫了大忙,救了母親一命。付先生還稱,在老家附近,有兩三家人都在家安裝了監控,都是家里有留守老人。其老家所在的華鎣市雙河街道廣華大道社區居民委員會副書記李仁洪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該社區位于城市城鄉接合部,轄區內60歲以上的老人約700人左右,因城市發展建設歷經多次征地拆遷,大部分失地年輕人外出經商或務工就業導致一半左右老人都留守在家。

李仁洪說,對于轄區留守老人,特別是獨居的留守老人這個特殊群體,社區會定期或不定期組織工作人員上門了解情況,噓寒問暖,也經常向居民群眾宣傳要鄰里守望相助。

此前,也有一位老太太租住在廣華大道社區,平時每天都會出來運動走走,但有天鄰居看到老太太的門一直沒開,上門探望才得知老人在家中摔倒無法起身,最后鄰居報警求助,民警、消防人員到達現場后將老太太的門打開,和社區工作人員一同將其送往醫院救治。

李仁洪認為,對于留守老人這個群體來說,家庭照顧和社會關愛同樣重要,相對于物資給予,老人更多的是需要家人的關心和家庭的溫暖,若條件允許可以隨同子女一起生活,條件不允許可以送養老院由專業人員貼心照顧。同時,社區作為為民服務最基層的組織,要針對這一特殊群體的特殊性,對他們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關愛。

編輯 舉報 2023-05-30 11:46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