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首發打擊“政治騙子”通告 預示當前反腐新動向?
九派新聞微信公號消息,遼寧省紀檢監察機關等6個部門近日聯合發布了關于嚴厲打擊“政治騙子”的通告。這也是首個省級層面發布的有關打擊“政治騙子”的通告。
通告直接喊話“政治騙子”們:要認清形勢,立即停止一切行騙行為,涉嫌詐騙等犯罪的務必盡早投案自首,爭取寬大處理。
中央部署后,除遼寧外,江西等地也已行動起來。而這些地方無一例外也都強調,鏟除“政治騙子”生存土壤,對于凈化當地政治生態的重要意義。
首份省級打擊“政治騙子”通告
遼寧發布嚴厲打擊“政治騙子”的通告后,遼陽市紀委監委原二級巡視員張純成了首個被點名受騙的落馬干部。
張純出生于1964年,已近退休年齡。在其仕途的大部分時間里,他都在遼陽市的紀檢系統里任職,2018年1月任遼陽市紀委副書記、市監委副主任,2022年8月改任遼陽市紀委監委二級巡視員。
2023年2月13日,遼寧省紀委監委發布通報,張純已接受調查。此時距其履職剛過半年。同年6月6日,遼寧省紀委監委再發通報,其已被“雙開”。
其中,通報稱其違規接受宴請并結交“政治騙子”。
6月2日,遼寧省紀委機關、省監察委員會、省公安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司法廳6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嚴厲打擊“政治騙子”的通告。據九派新聞記者查詢,這是首個省級層面發布的有關打擊“政治騙子”的通告。
通告還給“政治騙子”下了明確的定義,是指通過冒充或虛構領導干部及其親屬、朋友、身邊工作人員,有特殊背景的專家教授、學者智囊、“大師”等方式設計身份偽裝,或通過偽造領導干部圖文影音資料、虛構與領導干部交往經歷、傳播政治謠言、制造內部消息、假意“牽線搭橋”等方式設計行為包裝,以“提拔重用”“擺案抹案”等政治利益為誘惑騙取他人信任,謀求攫取經濟利益、社會地位等不正當利益的人員。
“政治騙子”一詞近些年已經屢次出現在紀檢機關對于被查干部的處分通報中。比如在中管干部中,就有“長期結交多名‘政治騙子’,造成惡劣影響“的傅政華,“結交‘政治騙子’,搞政治投機”的曹廣晶,“結交‘政治騙子’,熱衷政治投機”的劉新云。
遼寧也有曾任省政協副主席的劉國強。通報稱其“毫無規矩意識,盲目聽信‘政治騙子’,花費巨資跑官買官被騙,處心積慮對抗組織審查”。
劉國強曾長期在本溪鋼鐵任職,后從2000年開始歷任本溪市代市長、市長,遼寧省副省長、遼寧省政協副主席等職。他于2020年7月接受調查,2021年1月被“雙開”。被查后,他曾表示,聽信“政治騙子”,花費巨資是想“跑動跑動”謀求晉升。
不少被查干部之所以“受騙”,就是因為謀求晉升時動了“歪心思”。
遼寧發了上述通告后,《遼寧日報》直接點名了6名干部。這6人中,劉國強、孫國相被查前都為中管干部,楊權、孟冰、汪洪溟、韓清為省管干部。除劉國強以及“斥巨資跑官買官被騙”的汪洪溟,其余4人都是首次被提及聽信“政治騙子”的問題。但這6人在紀委通報中都涉及“跑官買官”。
比如曾任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孫國相,“喪失理想信念,背離初心使命,為謀求個人職務晉升,授意私營企業主出錢跑官買官”。曾任遼寧省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的韓清,“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花費巨資,意圖‘搭天線’謀求職務晉升”。
盲信“政治騙子”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希望借助某些人的“人脈”逃避調查。中紀委官網披露,安徽省滁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原書記、管委會原主任盛必龍察覺到組織在調查其違紀違法問題時,不是選擇向組織坦白問題,而是求助陳某,希望通過其人脈關系逃避組織審查。面對職務調整,原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正局級巡視員曾繁新,在聽到“大師”回應“沒問題,就是個過渡”后,仿佛吃下一顆定心丸。
在遼寧發布的通告中,“政治騙子”的誘餌也正包括了“提拔重用”“擺案抹案”等。
反腐新動向
在二十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對打擊“政治騙子”作出部署后,多地已有行動。
江西省紀委十五屆三次全會提出“嚴懲‘政治騙子’和政治掮客”。據該省紀委今年2月披露,2020年以來,江西省本級查辦的案件中,已經揪出15名“政治騙子”。
江西省紀委還介紹了打擊“政治騙子”的一些具體做法。針對案件暴露的“政治騙子”習慣通過組飯局攢人脈問題,江西省紀委監委建立“風腐同查”工作機制,既“以案看風”,又“由風查腐”,查清“和誰吃、在哪吃、為什么吃”,循線深挖背后的請托事項、利益勾兌、團團伙伙等問題。同時監督推動省工商聯制定政商交往正負面清單,引導規范政商交往。
對留置人員家屬容易“病急亂投醫”找關系“撈人”的問題,江西省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全面規范留置措施手續,完善書面告知制度,對采取留置措施的,及時向被留置人員家屬發放《立案通知書》《留置通知書》,并告知他們如有疑惑或困難可直接與紀檢監察機關等有關部門聯系,千萬不可相信社會人士可以幫助疏通關系、逃避處理的說辭,防止落入其圈套。
遼寧省在這份打擊“政治騙子”的通告中,公布了包括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法院和檢察院在內的四種舉報、報警方式,并督促“政治騙子”和涉案干部主動投案或向組織主動說明問題,爭取寬大處理。通告還支持鼓勵廣大干部群眾及相關組織積極檢舉揭發“政治騙子”相關違法犯罪行為。
《遼寧日報》披露,今年5月,遼寧省公安機關在全省已經開展了打擊“政治騙子”的專項行動,破獲一批“政治騙子”類刑事案件,抓獲了一批“政治騙子”犯罪嫌疑人。
打擊“政治騙子”,預示了當前反腐的一種新動向。過去反腐工作主要聚焦在具體的“落馬”官員上,而據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傳利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分析,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反腐的認識進入新階段,反腐打開了新局面,現行反腐策略得到調整,“反腐不僅要針對官員,還要<愛尬聊_百科知識>對腐敗長期存在的土壤進行治理,倒逼相應的制度建設”。
無獨有偶,江西、遼寧等地也都注意到了鏟除“政治騙子”生存土壤,對于凈化當地政治生態的重要意義。
江西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馬森述表示,“以一體推進‘三不腐’的理念措施進一步鏟除‘政治騙子’生存土壤,推動全省政治生態持續向上向好。”
通告發布后,《遼寧日報》也已發布多篇評論,其中也提到了“公開打擊‘政治騙子’,這是我省凈化政治生態的又一記重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