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高溫干旱、承接產業轉移 薄弱電力基礎難撐“越南制造”?

紅星新聞 消息,受高溫干旱天氣影響,越南近來出現缺電狀況,不僅造成上千只雞死亡,首都河內夜晚關閉路燈節電,就連引以為傲的“越南制造”也受到沖擊,工廠生產受到限制。

在重壓之下,越南采取了拉閘限電、進口電力等一系列措施,一些在疫情期間封存的太陽能板也被打理干凈重新啟用。不過,這些措施終究不如煤炭發電來得直接有效。越南海關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1-5月,越南煤炭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39.9%。

采用清潔能源取代煤炭已成為全球共識,但近年來包括越南在內的很多國家重回煤電老路,使得全球煤炭消耗量反而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

對此,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李昊教授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早日實現“碳達峰”是全球面對日趨嚴峻的氣候危機時取得的根本共識,但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產業分工、技術水平等層面的差異,實現清潔能源替代的步伐不可能強求一致。

高溫干旱、承接產業轉移 薄弱電力基礎難撐“越南制造”?

↑2023年5月30日,越南河內,一些路燈被關閉以節省電力,空調的需求飆升。圖據視覺中國

電力缺口增大,越南重走煤炭發電老路

最近十幾年來,隨著越南在低端制造業上的崛起,該國的用電消耗量逐年遞增,但發電能力在2020年后進入瓶頸期,電力缺口也隨之產生。

越南海關總局數據顯示,2023年1-5月,越南煤炭進口量比上年同期增長39.9%。中國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8.4萬億千瓦時,人均約6000千瓦時;相比之下,2021年越南發電量約2550億千瓦時。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表示,從產業發展階段上看,越南目前類似于中國工業化起步早期,出現缺電等配套方面的問題實屬正常。越南電力基礎的薄弱也長期制約著工業生產的擴張速度。

今年夏天,越南又遭遇了極端高溫干旱的天氣,水庫干涸使得越南倚重的水利發電損失嚴重。

高溫干旱、承接產業轉移 薄弱電力基礎難撐“越南制造”?

↑當地時間2023年6月13日,越南安沛,Thac Ba水電湖內形成的一個島嶼上的一艘廢棄船只。圖據視覺中國

據越南工商貿易部電力管理局長Tran Viet Hoa介紹,整個北方地區的用電需求預計為2.35萬兆瓦至2.4萬兆瓦,存在巨大缺口。他還表示,“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存在電力短缺的風險”,并指出印度、孟加拉國等周邊國家也面臨限時停電的無奈選擇。Tran Viet Hoa還擔心,目前從越南中部到北部地區的電力傳輸已經過分飽和,可能讓電網承受安全隱患。

壓力之下,越南選擇重啟煤炭發電。該國海關數據顯示,今年5月,越南進口煤炭505.8萬噸,同比增長76.3%。據報道,在越南老撾接壤的La Lay地區,運煤卡車每日絡繹不絕地向越南輸送著煤炭,甚至在邊關哨卡處形成交通堵塞。

為長期穩定從老撾進口煤炭,越南方面提議修建一條160公里長的煤炭傳輸帶,每小時能運送超1500噸煤炭,每年可進口15萬-20萬噸煤炭。

風電水電潛能巨大,為何還是依賴煤電?

從自然資源條件來看,越南發展可再生能源可謂得天獨厚。

越南不僅是東盟地區風電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擁有32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中部及南部地區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且越南處于熱帶地區,太陽能資源穩定,年日照量在2000至2500小時左右。越南的水能資源同樣蘊藏豐富,紅河、湄公河的流入使得越南全國河流年均徑流總量達到8400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12位。

此外,越南礦產資源同樣豐富,但是由于煤炭開采力度大,地層破壞已經較為嚴重,越南也在近年從煤炭資源出口國轉變成了進口國。

高溫干旱、承接產業轉移 薄弱電力基礎難撐“越南制造”?

↑越南老撾邊境上運煤卡車堵塞道路

四川省安全教育科普基地特邀研究人員、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張新對紅星新聞記者認為,越南雖然先天自然條件不錯,但沒有高效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進行能源結構轉型,以至于燃煤發電目前仍然是越南最為重要的電力來源。

今年5月15日,越南總理范明政批準了《2021-2030年階段和至2050年遠景展望國家電力發展規劃》。這項規劃要求保障國內電力充足供應,實現2021年-2030年GDP年均增長約7%等社會經濟發展目標。

張新對記者指出,越南“第八個電力規劃”的目標是到2030年停止開發新的煤電項目,到2050年停止使用燃煤發電。這樣長遠的期限表明越南給自己留出了充足的轉型時間,在近期內該國對煤電的依賴仍將繼續。張新還認為越南目前缺乏高效完整的電力規劃,國營越南電力集團難以徹底打破地方利益格局,實現全國范圍內統一調度電力的生產和使用。

專家:能源轉型壓力巨大,“脫煤”是必然

李昊教授認為,近幾年新冠疫情疊加俄烏沖突,對越南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來說能源供應雪上加霜,造成了電力緊缺和煤電“復活”的現<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象。

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圍內不僅嚴重打斷生產活動,也造成了部分產業鏈的轉移和重新布局。對于越南這樣承接產業轉移的國家來說,這意味著工業生產規模會有很多臨時性的調整變動,使得原有的電力供給格局更難以滿足生產的需要。

而自從俄烏沖突爆發后,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的價格一度飛漲,全球很多國家會被動承受輸入性通脹。對越南來說,此時啟動向清潔能源轉型的壓力巨大。

世界銀行去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曾將越南列為全球五大最容易受氣候變暖影響沖擊的國家之一。在該國漫長的海岸線上有很多低海拔城市,一旦海平面上升將遭遇“滅頂之災”。報告估計,到2050年之前,應對氣候問題付出的成本將占到越南GDP的12%至14.5%。由此看來,越南轉向清潔能源的壓力較為緊迫,同時該國剛通過的“第八個電力規劃”也明確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路線。

高溫干旱、承接產業轉移 薄弱電力基礎難撐“越南制造”?

↑越南工人檢修太陽能板

對此,李昊教授認為,在“脫碳”的總體路線確定的前提下,各國“脫煤”邁向清潔能源的節奏不可能完全一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歷史包袱、技術水平以及產業鏈分工的位置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異。

舉例來說,發達國家工業起步早,現在已經不是主要的工業生產國,自然排放壓力較小。加之歐美國家在核電、太陽能等領域有著成熟的技術積累,即使遭遇到俄烏沖突帶來的能源壓力,尋找替代能源也較為容易。而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的發展中國家處于產業鏈較低端的位置,本身承擔了很重的工業生產任務,而且在資金、技術上的差距使他們的轉型速度必然更慢。

但從長期趨勢來看,李昊教授認為全球“脫煤”的大勢不可阻擋:“巴黎協定提出的減排目標是各國的共識,這不僅僅是氣候問題,也是全球重大的政治經濟問題。脫碳、脫煤是既定的路線,煤炭從長期看是不可能在能源結構中搞‘復辟’的。”

編輯 舉報 2023-06-18 12:04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