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開戰一個月 以色列和哈馬斯開打“地道戰”?

中國新聞周刊消息,和15年前相比,以色列國防軍這次的任務更加艱巨。他們需要在加沙進行一場總理內塔尼亞胡口中的長期戰爭,以徹底摧毀在此經營17年的哈馬斯武裝。

在2008年到2009年的鑄鉛行動期間,以軍不到三周就完成了地面進攻、包圍加沙城和停火撤軍。之后,以軍再未對加沙地帶發起大規模地面行動。

從2023年10月27日到11月7日,以色列的新一次地面行動已經進行了將近兩周的時間,切斷了加沙地帶南北聯系,將這個災難深重的地區一分為二,并全面包圍地區最大的城市加沙城。

復盤地面戰階段的戰事,以色列國防軍和哈馬斯都展現出遠勝于鑄鉛行動時期的裝備水平和協同作戰能力。在2014年以來的沖突中,以軍和控制加沙的哈馬斯僅在邊境地區進行了零星的地面戰斗,主要對抗方式是空襲和火箭彈襲擊。如今,哈馬斯在加沙城內建起了盤根錯節的地道網絡,并和30萬到50萬未及撤離的平民混雜在一起。

11月7日,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援引加沙衛生部門的數據稱,自10月7日以來,加沙地帶死亡人數已達9770人,其中包括4008名兒童和2550名婦女。與此同時,加沙約有2260人失蹤,其中包括1270名兒童,估計大部分人被困在瓦礫下等待著救援,或已死在廢墟中。另據以色列媒體援引以色列衛生部的消息稱,本輪沖突中,以方已有超過1400人死亡。

隨著巴以沖突進入第二個月,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向媒體發表講話時指出,如今的加沙沒有人是安全的。加沙的噩夢不僅僅是一場人道主義危機,更是一場人性危機。

即便更為慘烈的巷戰尚未開打,但由于戰爭造成的大量平民傷亡,以色列面臨的內外部壓力也越來越大。以軍退役中校、原巴以和談以方代表阿莫斯吉奧拉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這將是一場漫長的戰爭,以軍可能永遠無法實現他們的目標。以軍可以打擊哈馬斯,但卻無法消滅哈馬斯所代表的思想。

分割包圍與全面游擊

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的地面行動,幾乎復刻了鑄鉛行動的方案。彼時,以軍以三個主力旅,從加沙地帶北部、東北部及加沙城東南方向突入哈馬斯控制區,迅速切斷了加沙地帶南北之間的聯系。

為何以色列要分割加沙地帶、包圍加沙城?從地理上看,加沙地帶可以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中部為農業區,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南部地區靠近埃及拉法口岸,難民營聚集,也是哈馬斯的后方基地;北部的加沙城人口稠密,是各武裝團體對以色列發動火箭彈襲擊的主要據點。對以軍來說,分割包圍北部,就切斷了哈馬斯后方和前方主要軍事力量的聯系,進可以沿中部平原南下,退可以在北部清除哈馬斯有生力量。

在更微觀的戰局中,以軍也采用分割包圍的策略。10月27日的地面行動開始后,以軍首先控制了貫穿加沙地帶南北的薩拉丁公路,公路最北端的城市拜特哈農隨即處于四面受敵的狀態。據巴勒斯坦媒體報道,以軍已從東、北、南三個方向進入拜特哈農城郊,和武裝分子展開樓宇爭奪戰。

拜特哈農被分割包圍后,加沙城以北唯一的防線是賈巴利亞。與鑄鉛行動稍有不同,這次以軍不僅從東部陸路進攻賈巴利亞,還通過海軍配合,從西部沿岸兩面夾擊。

為此,以色列空軍在前期空襲時預先消滅了哈馬斯為數不多的海軍力量,并定點清除了多名哈馬斯武裝卡桑旅一線營級指揮官。卡耐基中東中心高級研究員、原巴以和談巴方代表葉茲德薩伊格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以軍在沖突前期試圖判斷哈馬斯成員可能采取的防御和攻擊方式,然后針對性地轟炸建筑物和地道網絡。

此外,10月27日地面行動開始時,加沙的互聯網和移動通信一度全面中斷。兩天后,以色列特種部隊展開了滲透行動。這顯示出以軍的多兵種配合能力相比十年前有所提升,以色列的情報網絡也并未如10月7日襲擊中展現的那樣全面癱瘓。

在此背景下,以軍在賈巴利亞的進展相對順利。11月4日,以軍稱已占領并摧毀了設在賈巴利亞的哈馬斯情報總部,從北側實現對加沙城的合圍。不過,切割包圍只是以軍行動的第一步。控制交通要道和城鎮外圍后,以軍還需要花費可能長達數月的時間清理該地區的反抗力量,直到不再有有組織的抵抗。

戰爭開始前,哈馬斯宣稱已制訂了全面防御計劃,可以堅持作戰數月之久。從以軍的推進情況看,哈馬斯的防御延續了鑄鉛行動時期的老辦法:不通過陣地戰和正面對抗阻擋以軍前進,而是分散運作,各自為戰,由各地方指揮官和武裝團體展開游擊活動。從以軍截獲的哈馬斯防區計劃看,每支小型武裝都有自己的活動區域,并通過地道和民用設施囤積了足夠支撐數月的給養、武器和彈藥。

就加沙城以北的戰事而言,雖然以軍順利推進,但直到11月7日,活躍在北部的哈馬斯武裝卡桑旅及其盟友圣城旅,依然在用火箭彈攻擊鄰近的以色列城鎮。雖然襲擊次數已降低到一天10次左右,但這意味著哈馬斯武裝仍在北部邊境各處活動。

有分析認為,北部戰事近期的走向,取決于以軍能否有效應對拜特哈農的地道戰。哈馬斯武裝已發布多段視頻,展示卡桑旅成員利用拜特哈農的地道快速機動、突襲以軍。哈馬斯領導人宣稱,加沙地帶有近500公里的地下交通網絡。但從戰場現狀看,地道戰仍處于原始階段。而以軍近年宣稱開發了系統性的地道解決方案,包括更精確的定位手段和智能化的機器人勘測方式。雙方誰更勝一籌,即將在戰場上見分曉。

統一戰線和技術升級

相比拜特哈農和賈巴利亞,加沙城南部的戰斗更為關鍵,也更激烈。在南線,以軍的重點是控制澤圖恩區和塔爾哈瓦區。這兩個加沙城南的狹長街區,是連接加沙城和南方的咽喉要道,也是人口較為密集、相對富裕的地區。當地最大的高等學府加沙伊斯蘭大學就位于塔爾哈瓦。此外,澤圖恩對以色列軍方還有特殊意義: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的家族就定居于此。

哈馬斯武裝卡桑旅也將其主力部隊集結于此。美國防務智庫蘭德公司稱,卡桑旅可能在加沙城集中了兩個旅級戰斗群,而加沙城以北的兵力不超過一個旅。活躍在加沙地帶的其他武裝團體也紛紛加入城南戰事。11月4日,圣城旅宣稱向澤圖恩東南方向的以軍指揮部發起了無人機攻擊。11月5日,民族抵抗旅用迫擊炮和反坦克火箭攻擊了在澤圖恩區開進的以軍裝甲車隊。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較大規模的反擊行動集中在澤圖恩區靠近邊境的東南方,也即以軍南線行動的起點。這意味著雖然以軍宣稱從南線陸路包圍了加沙城,但對一線士兵來說,這條戰線并沒有安全的地方。

卡桑旅和其他武裝團體密切配合,也是這次戰事的新特征。民族抵抗旅屬于巴勒斯坦武裝團體中的激進左翼,支持兩國方案,政治立場和哈馬斯有明顯不同。但面對全面入侵,加沙各武裝團體空前團結,各方高層在加沙地帶南部或境外頻頻協商,推動聯合作戰。

11月1日以來,多個武裝團體共同認領同一個襲擊行動的情況不斷發生。不過,統一戰線的合作程度還有待觀察。一個細節是,直到11月6日,還沒有可靠信息顯示其他武裝團體可以借用哈馬斯的地道網絡。

回顧2008年鑄鉛行動,孤軍作戰的卡桑旅展現出被蘭德公司形容為極低水平的裝備和作戰能力,以軍機械化部隊用推土機輕松解決了劣質的簡易爆炸裝置和地雷。但從10月7日對以色列本土進行海陸空立體式突襲,到近日戰斗中不斷使用無人機和便攜式反坦克導彈,哈馬斯的新面貌引起專業智庫的重視。

蘭德公司、戰爭研究所等機構認為,經過長期準備,哈馬斯可能囤積了多樣的反坦克武器和足夠數量的無人機。10月7日襲擊開始后,哈馬斯對以色列進行了較大規模的無人機攻擊,但自10月13日開始逐漸降低頻率。戰爭研究所認為,這不是因為庫存用完了,而是哈馬斯在為城市地面戰做準備。

考慮到卡桑旅規模已從1萬人擴張到4萬人,且經過了黎巴嫩真主黨武裝更系統的訓練,蘭德公司指出,以色列擁有絕對軍事優勢,但低技術武裝和高科技軍隊的新型戰爭還勝負難料。

新的大屠殺記憶

戰術和裝備能決定戰斗的勝負,卻不能決定戰爭的走向。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加沙戰事還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首先是人質問題。除了30萬滯留在北部的平民,200多名在哈馬斯10月7日的襲擊中被劫持到加沙地帶的平民人質也基本身處北部。

一方面,哈馬斯有意將人質集中在北部和加沙城里作為人盾,對以軍造成心理和輿論壓力。卡桑旅發言人烏拜達11月5日就表示,以軍襲擊已經造成約60名人質死亡。另一方面,參與過以色列和哈馬斯過往人質談判的專家已經指出,哈馬斯領導層未必能控制全部人質,其中一些人質可能是其他武裝團體劫持的,而這些團體大多活躍在北部。

以色列國防軍退役中校、原巴以和談以方代表阿莫斯吉奧拉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地面進攻能否迫使哈馬斯及其他團體考慮釋放更多人質,尚未可知;但目前不能排除通過對話解決人質問題的可能性。一旦人質問題得到解決或出現變數,戰事也會隨之變化,甚至結束。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中東學會前主席拉什德哈利迪則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雖然以色列啟動大規模地面行動,已經意味著他們準備承擔一定規模的平民傷亡,但更可能影響以色列軍事和政治進程的,是以色列官兵的戰斗損失。在哈馬斯10月7日發起的襲擊中,以色列已損失了約400名軍警人員,包括國防軍的多位校級軍官。

在以色列的歷史上,自1973年以來的半個世紀,他們都沒有遭受過如此嚴重的軍事損失。哈利迪說。蘭德公司亦指出,以色列自2009年以來從未對加沙發動大規模地面行動,也是為了盡可能爭取部隊零傷亡。如果以色列士兵的傷亡超過領導層評估的可接受范圍,以軍可能提前結束大規模地面行動,采取其他軍事方案。

但問題是:以色列真的做好造成大規模平民傷亡的準備了嗎?在兵家必爭之地澤圖恩,以軍吉瓦提旅在鑄鉛行動中造成該區40余名婦孺老幼遇難。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辦公室將此稱為2008年到2009年加沙沖突中最嚴重的人道事件,阿拉伯世界則將之稱為澤圖恩大屠殺

如今,以色列已經在賈巴利亞制造了新的大屠殺記憶。11月4日,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證實,以色列在進攻賈巴利亞時,空襲了加沙地帶北部最大的難民營賈巴利亞難民營,造成至少15名平民遇難。在此前后,玻利維亞、智利、哥倫比亞、約旦、巴林、土耳其、南非等國紛紛采取召回外交官、暫停經濟往來乃至斷絕外交關系的方式,表達對以色列政府不遵守人道規則的抗議。

美國國務院原分管近東事務的首席助理國務卿幫辦費爾斯坦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如果以色列繼續采取襲擊聯合國難民營這樣的過度使用武力的軍事手段,更大規模的斷交潮可能出現,歐美盟友也將進一步撤回對以色列自衛行動的支持。

如何處理人質傷亡、部隊傷亡和平民傷亡問題,本質上是考驗雙方領導層的判斷力和價值觀。蘭德公司指出,在鑄鉛行動中,以色列國防軍相對順利地完成作戰任務,因為那是一次純粹的軍事行動,指揮權下放到南部作戰司令部而非總參謀部,這讓前方指揮官獲得了決策權。但本次戰爭從一開始,就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命運捆綁在一起。以色列媒體透露,在具體何時啟動地面行動的問題上,內塔尼亞胡就和軍方高層發生了沖突。

原以色列總理辦公室高級顧問、巴以和談以方代表丹尼爾列維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以色列政府內一直存在抓住和平機遇派和強硬派的矛盾。而另一邊,哈馬斯領導層內同樣有維持和平派和激進派之爭,目前的加沙抵抗統一戰線更是囊括了多個政治派系,包括支持兩國方案的左翼團體、比哈馬斯更激進的宗教極端團體等。

分析認為,隨著戰事發展,雙方的內部政治矛盾終將影響軍事行動決策。一個根本問題是,靠軍事手段不能實現政治目標。費爾斯坦說。

編輯:陳艷琦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

編輯 舉報 2023-11-09 10:31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