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元首會晤前夕 這輪十個小時的高層會談“吹暖風”?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何立峰訪問美國,期間與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舉行多輪會談,并舉行工作晚餐,會談時間累計達10個小時。這次會談旨在持續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為兩國元首的舊金山會晤做好經濟成果準備。
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約占世界的40%;雙方的貿易總額在2022年創歷史新高,達到6906億美元,約占全球貿易的五分之一。長期以來,中美經貿關系是兩國關系的壓艙石,雙方交往的重要驅動力源自在經濟方面的共同利益。然而,在美國出現逆全球化和美國優先思潮的背景下,一些美國人士宣揚美國對華接觸失敗論美國對華合作吃虧論等不實論調,并鼓吹中美經貿脫鉤,減少美國在經貿領域的對華依存度。美國政府則通過懲罰性關稅、出口管制、投資審查等政策手段,對中美經貿關系加以干擾。事實證明,這些舉措損人不利己,對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利益帶來嚴重損害,也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帶來不容小視的沖擊。
近一個時期以來,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等拜登政府高級官員在多個場合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而是希望實現去風險和多元化目標,力圖與中國建立健康的經濟關系。在何立峰訪美前夕,耶倫在美國重要智庫亞洲協會發表演講,美中兩國經濟如果全面脫鉤,將會對世界造成重大負面影響,讓其他國家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隊也不是拜登政府的目標。此外,耶倫還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建設性的中美經濟關系不僅能成為雙邊關系的穩定器,也有利于兩國及世界各地的工人和民眾;在動蕩的世界中,多元化的供應鏈是必要的,而中美經濟脫鉤將帶來經濟災難,不符合美國家利益;美國有辦法在與中國競爭的同時與中國合作。耶倫還別有意味地強調,她對美國的國家實力充滿信心,美國不應過度專注于對華競爭,導致自身被這種競爭所定義。
何立峰與耶倫的會談是中美兩國經貿政策團隊持續深化溝通的關鍵步驟,這種溝通本身就是外交接觸的重要成果。根據中美兩國政府官員的吹風,雙方借助此次會談達成三點重要共識。
第一,中美同意加強溝通,管控分歧,避免誤解意外導致摩擦升級。由副部級官員牽頭、向雙方牽頭人匯報的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將按照計劃舉行更多會議。雙方牽頭人同意定期直接溝通。
第二,雙方強調不尋求經濟脫鉤,致力于發展健康的經濟關系,為兩國企業和工人提供公平競爭環境,增進兩國人民福祉。
第三,雙方同意努力應對共同挑戰,包括經濟增長、金融穩定和監管。中美同意就氣候變化相關經濟問題、低收入和新興經濟體債務問題開展合作。同意強化國際金融架構,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開展有意義的份額增資并努力通過新份額公式增加代表性不足成員/區域的話語權,加速推動多邊開發銀行通過改革,使其更好、更大、更有效。
會談中,中方重點向美方介紹了今年以來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及政策。這有助于美方更加客觀理性地看待中國發展前景,避免一些美歐戰略界人士宣揚的中國崛起到頂論干擾中美經貿合作的預期。中方指出,當前中國經濟回升勢頭不斷鞏固,經濟發展新動能持續涌現,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進一步夯實。中國發展有強大內生動力,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決心是堅定的,中國政府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是堅定的。同時,中方明確表達了在美對華雙向投資限制、制裁打壓中國企業、對華出口管制、對華加征關稅等方面的關切。這些措施干擾了兩國間正常經貿往來,影響了企業經營預期,也無益于美國企業的長遠利益。
耶倫在會談中強調兩國負責任管理雙邊經濟關系的重要性,包括保持有韌性的溝通渠道。美國尋求與中國發展健康的經濟關系,這將使兩國長期受益。雙方同意進行定期溝通,耶倫將應何立峰副總理邀請于明年再次訪問中國。
誠然,這次會談并沒有消除中美在很多領域的分歧,如雙方在何謂公平競爭環境以及出口管制舉措的適用性等問題上有著深刻的差異。但是,中美經貿團隊之間的溝通相較以往,更加務實坦誠,也展現出更大程度的建設性。這次會談的重要意義在于,為兩國元首即將舉行的會晤營造良好條件,為雙方進一步深化互利合作拓展空間。近期,兩國間的商業航班持續增加、美國政府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參加中國進口博覽會等一系列進展表明,中美之間的經貿關系有望顯露更多暖意。在美國難以轉變對華戰略競爭大趨勢的背景下,修復中美經貿關系需要更多智慧和努力。正如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弗里曼中國研究項目主席麥艾維所言,美中經濟關系的進展更可能是漸進式的,而非突破性的。
編輯:唐文培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