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重鎮失守 澤連斯基抱怨西方軍援不力 俄烏戰事僵局未破?
上觀新聞消息,17日,俄軍在烏東戰場迎來一場重大勝利。當天,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宣布撤出頓涅茨克地區重鎮阿夫杰耶夫卡。俄防長紹伊古同一天向俄總統普京報告:俄軍已完全控制阿夫杰耶夫卡。
要地失守后,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7日把一口怨氣撒到慕安會,抱怨西方軍援不力。眼下,美國的對外援助法案仍卡在眾議院,相比之下德法挺烏決心表露無遺,已于16日分別同烏方簽署雙邊安全協議。
分析認為,俄軍控制阿夫杰耶夫卡,擴大了俄羅斯的戰場主動權,但不意味著戰場僵局被打破。隨著西方對烏克蘭軍援逐漸到位,拉鋸戰、消耗戰的態勢將延續,俄羅斯在烏南部的安全壓力也可能加劇。
拔除肉刺
阿夫杰耶夫卡是頓涅茨克地區首府頓涅茨克市北郊的衛星城和工業重鎮。戰前,其建于蘇聯時代的焦化廠是歐洲最大的焦炭生產商之一。
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阿夫杰耶夫卡一直處于武裝沖突的中心。2017年,該地被親俄民兵占領,4個月后又被烏軍奪回。
有輿論指出,從2014年至2022年烏克蘭危機升級的8年間,烏克蘭在阿夫杰耶夫卡修筑大量工事,把它變成一座由混凝土掩體組成的真正堡壘,也成為烏克蘭頓巴斯防線的重要節點。
阿夫杰耶夫卡還是烏軍向俄控的頓涅茨克市發起炮擊的主要陣地之一,它距離頓涅茨克市僅10公里左右。由于距離非常近,俄軍很難對突襲進行防御,這也使阿夫杰耶夫卡被俄軍視為肉中刺。
去年10月,隨著烏軍反攻失利,拔除肉刺迎來良機,俄軍開始進攻阿夫杰耶夫卡,今年以來更是投入大量兵力,三面圍攻。2月17日,在俄烏雙方都付出巨大代價之后,阿夫杰耶夫卡之戰以俄勝烏退告一段落。
新上任的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17日凌晨宣布,烏軍決定撤出阿夫杰耶夫卡、轉入更有利的防線,以避免被俄軍圍殲。澤連斯基表示,撤軍是一個非常合乎邏輯、專業、正確的決定。
同一天,普京聽取了紹伊古有關奪取阿夫杰耶夫卡的報告,并向俄軍官兵表示祝賀,稱這是一個重大勝利。
輿論指出,奪取阿夫杰耶夫卡是俄軍去年5月攻克交通要地巴赫穆特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也將使俄軍離控制整個頓涅茨克地區的目標更近一步。
一進一退
俄軍為何要不惜代價強攻阿夫杰耶夫卡,并最終獲得戰果?烏軍又為何選擇放棄這一重要防御樞紐?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張弘指出,俄軍劍指阿夫杰耶夫卡,有軍事、政治雙重考量。
軍事上,俄羅斯需要保障已控地區的安全。烏軍以阿夫杰耶夫卡為陣地炮擊頓涅茨克市,對俄軍構成安全壓力。因此,對頓涅茨克市周邊的烏軍陣地進行打擊,是俄羅斯改善整個頓巴斯地區安全環境的重要一環,也是俄軍在馬林卡、巴赫穆特一線作戰的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俄方需要趁烏軍力量不濟,在軍事上有所斬獲。烏東戰線是一個有利于俄軍集中兵力擴大戰果的方向。
烏克蘭東線的軍事要塞比南線更為堅固,但前者離俄羅斯本土很近,俄軍后勤補給不存在太大問題,配上俄空天部隊的支援,打起來把握更大。所以俄軍將烏東作為主攻方向。張弘說。
政治上,以戰促和是俄羅斯的大戰略,普京希望通過一系列軍事勝利、通過持續高強度施壓,迫使西方和烏克蘭改變立場,回到談判桌。
俄羅斯強攻阿夫杰耶夫卡不乏政治考量,這與普京去年12月‘對烏特別軍事行動目標不變’等政治承諾相呼應,也能凸顯出普京2022年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所倡導的政策主張的正確性和可執行性。張弘說。
對于烏克蘭而言,選擇撤離阿夫杰耶夫卡也有多重考慮。
第一,先前在援烏問題上發揮主導作用的美國對烏斷供之后,烏克蘭的資金和彈藥面臨嚴重不足,無法堅守阿夫杰耶夫卡。按照烏方說法,該交戰地的烏俄雙方炮兵火力對比是1比10。此外,烏軍兵力損失也越來越大,缺編少員情況嚴重。相關數據顯示,烏克蘭目前的兵力可能僅為戰前的一半。
第二,烏軍的戰術策略發生轉變,由反攻到主動防御再到如今的全面防御。張弘表示,新任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主張全面防御,目的在于守住整條戰線,寧可放棄一些城池也要保住烏克蘭士兵生命,因此選擇主動撤退。
第三,烏克蘭撤軍可能還有外交考慮在西方援烏出現困難之際,烏方通過潰敗和示弱,向美歐國家施加更多政治壓力和外交壓力。
僵局未破
這場戰役的勝利對俄羅斯有何意義?是否會改變戰場態勢?
張弘認為,這場勝利對俄軍的意義在于,第一,將大幅改善頓涅茨克州、頓涅茨克市的安全環境,提振俄軍士氣和俄羅斯民眾的信心。在3月俄羅斯大選到來前夕,這場勝利對于普京的選情也是加分項。
第二,阿夫杰耶夫卡是俄軍在烏東戰線的一個突出部,拿下此地等于捋直了整條戰線,也給俄羅斯更多戰術空間,可自由選擇下一階段的突破方向。
有分析認為,接下來,俄軍可能把目光轉向戰略城市,如烏軍后勤中心波克羅夫斯克。此外也可能向哈爾科夫等地進兵。俄羅斯的戰場主動權將有所擴大。
第三,拿下阿夫杰耶夫卡也會對西方、對烏克蘭構成政治壓力。張弘表示,俄羅斯繼續擴大烏克蘭控制區不一定是最優選項,普京多次表示俄方愿意恢復和談,現在球在西方一邊。
張弘同時表示,盡管俄羅斯取得這場戰役的勝利,但并未改變俄烏戰場僵持的態勢。
一方面,烏軍將轉入新的防線,俄軍奪取那些陣地將面臨挑戰。
另一方面,隨著今年西方援烏的F-16、遠程導彈等陸續就位,俄羅斯可能遭遇更多黑海艦隊艦船被擊沉、煉油廠等重要基建設施遇襲之類的事件。總的來說戰場平衡并未因俄羅斯的一次局部勝利而被打破。
西方拱火
而對烏方而言,阿夫杰耶夫卡失守正在成為澤連斯基向西方催促援助的有力證據。
澤連斯基17日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講話時,抱怨西方國家未向烏軍提供足夠軍援。他敦促美國別放棄烏克蘭,否則俄羅斯將摧毀我們。
對此,出席慕安會的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做出回應,試圖安撫澤連斯基:當我們談到美國的角色時,因為它涉及對烏克蘭的支持,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不能玩政治游戲。
然而,哈里斯說這番話的時候,美國的政治游戲并未消停近日,美國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價值953億美元的對外軍援法案,其中包括600億美元對烏援助。但美國共和黨籍眾議院議長約翰遜表示,他不打算將該法案付諸表決,而且眾議院正處于休會期,大致要等到3月重開。
張弘指出,無底線的黨爭成為美國援烏法案難產的主要障礙。不過,由于參院的援烏法案獲得兩黨支持,因此在眾議院復會后,援烏資金仍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得到批準。
相比美國援烏法案的久拖不決,歐洲幾個主要國家則用行動彰顯挺烏決心。
16日,澤連斯基在訪問德法期間,分別與兩國簽署雙邊安全協議,總計獲取100億歐元軍事援助。此前,英國已與烏克蘭簽署類似協議。
張弘認為,英法德此舉,一是落實去年北約維爾紐斯峰會期間七國集團的承諾,在烏克蘭被動之際給予力挺。二是起到示范效應,鼓勵更多歐洲國家對烏打開錢袋子,彌補美國軍援缺位。三是向美國尤其是特朗普一派施壓,希望其早日放行援烏法案,維持對俄統一戰線的團結。
在張弘看來,相比過去兩年烏克蘭獲得的西方援助,英法德通過雙邊安全協議提供的資金可謂杯水車薪。歐盟短期內無法取代美國在援烏問題上的主導作用,也難以幫助烏克蘭擺脫困局。
展望今年俄烏沖突走勢,張弘認為,戰術上,俄羅斯主動權或在上半年擴大,但下半年隨著更多西方軍援抵烏,俄羅斯在烏南部的安全壓力會激增。戰事持續時間越長,給俄羅斯社會帶來的損失也會擴大,而且不排除在維持戰略僵局的情況下出現激烈互攻。
戰略上,西方不愿承認俄羅斯的話語權,也不愿放棄烏克蘭。因此俄羅斯與美西方的博弈仍將持續,俄烏之間也將繼續上演持久戰、消耗戰。
編輯:唐文培責編:吳忠蘭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