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變異株KP.2在中國流行情況如何?張文宏最新解讀?
華山感染微信公眾號消息,從全球范圍來看,一種被命名為KP.2的新冠變異株正在蔓延。2月以來,由于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增長較快,世界衛生組織于5月3日將KP.2列入需要監測的變異株。
據國家疾控局昨日發布的新冠病毒KP.2變異株相關情況,截至5月12日,在我國本土病例中共監測到25條KP.2序列。每周報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間,處于極低水平。
國家疾控局表示,我國現階段的主要流行株構成比排在前三位的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從廣東本土病例中監測到KP.2變異株。
Q1
什么是KP.2變異株?
KP.2是新冠病毒奧密克戎JN.1變異株的第三代亞分支,也是JN.1變異株中具有較強傳播優勢的一個亞分支,于2024年1月2日在印度采集的樣本中首次監測到。目前尚未檢索到KP.2的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較當前流行的JN.1變異株發生明顯改變的報道。
Q2
國際上KP.2變異株的流行情況如何?
目前,JN.1變異株仍為全球優勢流行株。今年以來,KP.2亞分支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占比逐漸增加,從1月上旬的0.16%增長至5月上旬的14%左右。近期,部分國家KP.2亞分支流行程度相對較高,占比為10%~30%。
據美國CDC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5月11日的兩周內,KP.2變異株占到美國新冠病毒感染的28%,4月中旬這一比例僅為6%。
張教授點評
新冠病毒處于持續的變異中,但仍很難突破奧密克戎家族。就像流感病毒持續處于變異之中一樣,變異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壓力下生存的常態。
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聯合全國79家醫院數據,平臺監測證實新冠奧密克戎毒株的變異與波動。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初以BA.5.2和BF.7為主,自2023年4月初開始XBB分型逐步增多,2023年7月起,臨床樣本分型以XBB分型為主,EG.5增長較快,8月上旬新增發現FY.3.1和FL.13.2。世衛組織提到的需要留意的變異株中XBB.1.16檢出較多,監視下的變異株中XBB.1.9.2及其亞型在2023年下半年占比較多,8月下旬檢出EG.5.1的子代EG.5.1.1,9月上旬檢出EG.5.1.1的子代HK.3,且HK.3在9-12月比例逐漸增加。10月下旬出現HK.3的子代HK.3.1及HK.3.2。2024年1月起出現JN.1,并在1-3月檢出均在70%以上,出現JN.1.1及JN.6等分型,截至4月30日,仍以JN.1檢出為主。
國傳中心對地下污水也進行了檢測,污水中新冠核酸濃度監測顯示, 2024年1月10日前后有一個新冠高峰,隨后達到感染高峰平臺期,自3月27日開始出現下降趨勢,4月中旬至今維持在3×104拷貝/L水平,5月13日最后一次采樣的濃度為2.95×104拷貝/L。并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且該數值與第二、三輪感染高峰的間隔期濃度相似。
而在此期間,全國的新冠臨床疾病負擔并未出現大的波動,仍處于正常波動中。
當前監測數據提示,我國當前流行的新冠病毒仍屬奧密克戎JN.1為主,而當前國際流行關注到了JN.1的子代亞型KP.2,截至5月12日,在我國本土病例中共監測到25條KP.2序列。每周報告的本土序列中KP.2占比在0.05%~0.30%之間,仍處于極低水平。后續雖然該亞型仍然會有出現比例增高的可能性,但是如同國際上該亞型雖然從今年3月起檢測到,美國CDC監測提示截至5月11日,KP.2占比上升至28.2%,但急診就診、住院人數以及死亡人數來看,未見人數趨勢的明顯上升,因此可以判斷KP.2后續的實際臨床風險有限。
未來我們仍然會強化對新冠以及其他呼吸道病原體的監測,出現新病毒亞型將是常態,無需過度擔憂。
編輯:吳光亮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