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進法解讀講座稿 《家庭教育促進法》解讀(1)之合法帶娃時代大幕正式開啟啦教育資訊網-教育行業資訊百科大全?
總則部分是十三條,交代了制定“本法”的目的、實施對象和執法保障等基本信息。第一條為了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第三條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家庭教育促進法》解讀(1)之合法帶娃時代大幕正式開啟啦
我國的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實施,2022年5月9日-15日是我們國家的首個家庭教育宣傳周,全國上下都在舉行相關活動來宣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那我今天開始,僅憑有限的學識跟大家一起學習一下我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
我們的《家庭教育促進法》分成“總則、家庭責任、國家支持、社會協同、法律責任和附則”六個部分組成。全文五千八百多字!
從結構上來看,是短小精悍,但是他的重要性卻是開天辟地!至少說明“帶娃”這件事情從此進入了“ 法治時代 ”!帶娃從此有了法律依據!
總則部分是十三條,交代了制定“本法”的目的、實施對象和執法保障等基本信息。
第一條 為了發揚中華民族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引導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增進家庭幸福與社會和諧,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制定本法。
我們從開篇第一條就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目的所在,是為了“弘揚重視家庭教育”的優良傳統,也就是說老祖宗的好東西我們首先要“ 接過來 ”,在重視“家庭、家教和家風”的家庭教育中 “傳下去” , 提升家庭幸福指數,提升民族文化水平 。
有位哲人曾說“所有的偉人和社會精英都來自家庭,同樣的,所有的犯罪分子也來自家庭”,國是大家,家是小家,沒有小家的幸福,何來國家的安康穩定?
那我們家庭需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呢?“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國家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說白一點就是培養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有價值的人! 千萬不要培養出渣渣、蛀蟲、啃老族、賣國賊等這些人 !
第二條 本法所稱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為促進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對其實施的道德品質、身體素質、生活技能、文化修養、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培育、引導和影響。
《家庭教育促進法》的第二條就是區別于其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法律的地方, 明確告訴“父母或者其監護人” ,這是專門為你們合法帶娃而制定的!并且告訴這些“父母或者其監護人”帶娃是一門“綜合學科”,不單是給吃給住就行的,而是包括道德在內的至少五個方面的培養和引導! 只給吃穿,甩手掌柜式帶娃方式是不合法的!!!
第三條 家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第三條則是明確告訴我們“依法帶娃”的根本任務就是“立德樹人”,德為人之本呀—— 有道無術,術尚可求也;有術無道,止于術!高智商的失德壞人的破壞力不亞于一顆“原子彈”!
那怎樣去樹德呢?《家庭教育促進法》也告訴你了。
第一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單是知道,還要去實踐。
第二是尋根問祖,多讀圣賢書,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
第三是學習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烈士們奮發進取的開拓精神,不畏艱險、堅韌不拔、頑強拼搏、攻堅克難的革命精神。
第四就是要緊跟時代步伐,高科技、新產品不是毒蛇猛藥,不必對孩子們三緘其口,談其色變,也不必看到孩子們玩起來就感覺天塌了,這個時代始終是要他們來引領的,所以我們要淡定,要言傳身教,心態首先要正!
合法帶娃,一切都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這才是目的,其他都是手段!
家庭教育講座講話稿范文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組成單位,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 家庭 教育 是整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校教育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是 其它 任何教育也替代不了的。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講座講話稿 范文 ,僅供參考。家庭教育講座講話稿范文篇1
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伴隨一生的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并且在學校教育的整個階段內,一般都自始至終伴有家庭教育,在學生離開學校以后,家庭教育仍在進行。有的父母對家庭教育長期性認識不足,以為父母的任務主要是管好孩子入學前的一段,孩子入學后,把一切都交給了老師。雖然體現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高度信任,但是這種想法也會導致家庭教育的松懈,對充分發揮校內外整體教育的有效性是極其不利的。
一、家庭早期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石。
早期教育有其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科學依據,民諺“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對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經典概括。國外一位教育家曾斷言“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他把一個新生兒看做是具備一百度能力的 兒童 。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只能成為八十度能力的成人;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那就只能是具備六十度能力的成人。美國科學家布盧姆認為:如果把17歲時所達到的普通智力水平看做100%,那么從出生到4歲就得獲得50%的智力,從4-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余下的20%智力則在8-17歲這個時期獲得。因而在這個時期,給嬰兒提供相應適宜的環境,將對他的一生的事業和才能的發揮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簡單地說,早期教育是孩子大腦發育最關鍵的時期,是在給孩子儲存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早期教育并不等于早期 智力開發 ,早期教育其實就是養成教育,是學習準備狀態的培養,培養良好的閱讀、作息、自理、衛生、道德、記憶、觀察、思考等習慣。”早期教育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進行的,每時每刻的生活都是教育,每一位家長以天地為課堂,以萬物為教材,按照自己的大綱在進行著教育。早期教育沒有某種特定的形式和內容。在家庭里,父母的一言一行,甚至 愛好 打扮等,都是對孩子進行著一種全景式的教育。因此,對孩子的愛請從對自身的約束和行為做起,對孩子的教育請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進行,千萬別忽視孩子稚嫩的心。
二、親情關系是子女教育最基本的情感基礎。
親情是情感世界美好的玫瑰,親情是教育的源泉和基石,親情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精神財富,親情對孩子的成長、教育有難以替代的滋潤和營養。研究標明,經常接受父母的撫愛、關懷等美好情感熏陶的孩子能促進自身內分泌的良性、和諧發展。給年幼的孩子安全感,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發展,親情關系是子女教育的情感基礎。
自己的子女自己教,你在復制著你的教育。作為班主任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家長說:“老師,我對我孩子的教育已經沒有辦法了,我說的話他也不停,你幫我教育教育,你打罵都行。”這是我們當老師的遇到較棘手的問題。根據以往的 經驗 ,這樣的學生在今后的教育中一般比較難,這樣的學生家庭教育一般存在問題。形成這樣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早期教育太寬松;一類是早期教育太嚴厲。以致家庭教育偏離方向,造成孩子不聽父母的話。作為教師,教育孩子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會盡力去教育好學生,但有時候會力不從心,收效甚微。學生的行為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并不是班主任的一次談話、一次示范能改變的。作為教師,我也感嘆,家長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深感無奈,我們的班主任一個人面對那么多人,又將如何?更何況,在目前教育背景下,教師的教育力遠不如家長。家長與子女有著血緣關系,這種親情是子女教育最基本的情感基礎。現在我們說起小時候不聽家長話,會自豪地說被父母怎樣處罰,也就是說父母的必要責罰孩子是不會記恨的。因此,不論是從時間和教育力度上看家庭教育在教育子女上是學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家應該是孩子的避風港灣。孩子在外經歷不愉快的事,受到委屈,回到家以后讓他向我們傾訴,我們給予幫助和引導。父母是孩子的依托,給孩子關系而不是溺愛。我曾聽一個朋友講過一件事,這位朋友在事業上頗有些成績,由于工作繁忙和為使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機會,在孩子讀小學時就送到長沙的寄宿制學校就讀。一直到高中 畢業 的假期,父母說高考也考了,要陪他出去旅游。孩子卻說,在我小時候,我是多么想你們在身邊陪我,而你們卻把我送到了學校寄宿,現在我已習慣了,我不需要你們陪了,你們把錢打到我卡上,旅游的事我自己會安排。這個孩子,放假也不太愿回家,回家后也很少與父母有話可說。我想,這位朋友應該是后悔當初的決定。現在,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經商,子女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呵護,使這些留守孩子出現性格孤僻,學習成績下降也較其他孩子比例高。從這些事例中,反映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孩子越小,親情關系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明顯。
三、成功偏愛有準備的家庭。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找準自己的定位。成功的家長應該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心理醫生、保健醫生,是孩子心靈的港灣、堅強的后盾、起飛的加油站,而不僅僅是生活的保姆、學習上的監督員、行為上的警察。要扮演好這些角色,家長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一,教育孩子,要從小抓起。小時候,孩子就像一塊未成形的泥巴,而做父母,就要把這泥巴 雕刻 成一件藝術品。這其中需要灌注教育。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這塊泥巴也漸漸有了形狀,漸漸的,便越來越堅實,而難以雕琢。甚至有時候,這塊泥就不聽使喚了,即使再怎么捏,也無法捏出自己想要的。如果到這個時候再進行早該進行的教育,為時已晚,那些從小養成的惡習一時間很難改正,這樣的教育自然是失敗的。
第二,教育孩子,萬事德為先。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道德行為的規范,要教育,就先要以身作則,讓自己去作為孩子的榜樣,去相信教育的真實性。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是教育,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作為孩子的榜樣,那么,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我曾親眼看到過這樣一件事: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在商場購物,有顧客撿到十元錢,大聲問:“誰丟了錢?”小孩說:“我丟的。”拾錢的顧客接著問了句:“小朋友,真的是你丟的?”站在旁邊的母親說:“小孩子還會說謊嗎?”當拾錢顧客轉身離去后,我聽到那位母親說:“今天我們運氣不錯,這十元錢獎給你了。”我當時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為了這十元錢,家長幫小孩說謊,你說在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他能成才嗎?
第三,確立目標,培養志向。
曾在教育界引起極大反響的“馬加爵”事件,再次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長是出了警示。馬加爵臨刑前的一句“沒有理想,是人生最大的失敗”如一枚重磅炸彈,促人猛醒,催人 反思 。著名學者陳茂林曾給家長提出建議,要不失時機,引導孩子立大志。他指出,小學階段的孩子,他們的理想就是興趣,而且很不穩定。因此作為家長應激發他們的興趣,并且創造條件,扶持他們體驗興趣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隨著年齡的增長,作為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判斷,把遠大理想扎根在社會需要與個人實際的結合點上。另一方面,不要強求,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創造條件,讓孩子為實現理想而努力。
第四,身先示范,樹立榜樣。我們常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孩子做到的,自己也要做到。要孩子做作業看書,自己最好也能看書或在旁邊做點自己份內的事。你若是去看電視、上網,孩子的心理會不平衡,特別是針對學習習慣不太好的孩子,家長的這種示范性作用很大。
總之,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前途的收獲。教育是系統工程,任何一個成功的孩子都是特定的教育產物,是一株多因素作用下開花結果的樹。 方法 可以借鑒,但不能生搬硬套。家庭教育是一門學問,包含的內容與可研究的課題也很多。家長要有平常心、信心、耐心、愛心才能把孩子培養成健康幸福、自由樂觀的人。只要人做好了,孩子的愿望能實現,你的愿望也就實現了。
教育,是一門藝術。只有潛心研究并實踐它的人,才會收到驚喜,品嘗到快樂,享受到幸福。我希望今天來參加家長會的各位家長能有所啟發。回家后,對孩子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教育,希望您的孩子能在您與我們老師的教育下更加幸福茁壯地成長。也讓我們一起努力,助孩子一臂之力,向著他們的理想目標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講座講話稿范文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長:上午好!
感謝你們從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今天的講座。今天請你們來,主要是給你們介紹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如何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教育好你們的孩子。
家庭是人成長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同時,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人,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有意無意地,自覺不自覺中都在接受著家長的教育。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教育影響著子女。這種影響潛移默化,伴隨一生。因此,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資源,是整個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并且,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整個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家里的頭等大事,在孩子身上花費了很多的心血和精力。有些家長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出現了一些違背教育規律的現象,陷入種種誤區,比如重智育,輕德育;過分寵愛;重視身體健康,忽視心理健康;重分數輕能力等等,以致造成了很多悲劇,令人痛心。也有很多父母雖然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事與愿違。因為來自孩子的調查顯示,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喜歡自己的父母,對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滿意。北京市的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70%的孩子并沒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年報報道說,全國有6000萬父母承認自己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敗的,并對怎樣教育孩子感到困惑。這些數據反映出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不夠滿意,同時也說明了父母在怎樣正確認識家庭教育,如何科學的進行教育的問題上也存在很多的疑問和困惑。就現在的家庭教育而言,由于有些家長缺少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的了解和掌握,教育規律所知甚少,即使家長思想上很重視,也還存在一些問題。
為此,屠甸鎮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銘龍公司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特別邀請了我市家庭教育的專家:××先生為我們做一個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希望通過今天的講座能解答我們家長朋友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也希望通過講座,使家長朋友們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以便更好地教育好我們的孩子。謝謝大家。
家庭教育講座講話稿范文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上午好!
近年,縣委政府十分重視基礎教育工作,制定了建設教育強縣的目標,我縣各學校從辦學條件到師資隊伍建設,從教學管理到教學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是培養教育好下一代單靠學校的“孤軍奮戰”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社會特別是家長的共同參與。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組成單位,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是整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學校教育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是其它任何教育也替代不了的。家長素質的高低、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以及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孩子的終身成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家庭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矛盾和新問題。比如:有的家長忽視家庭教育,以為教育是學校的事情,把孩子交給學校便撒手不管。有的學校與家長交流、溝通不夠,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銜接,使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今天,由縣職教中心承辦的家庭教育講座非常有必要,也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職教中心作為我縣成人教育總校和社區教育學院,要制定家庭教育的長期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聘請家庭教育方面的專家或取得成功經驗的家長,有針對性地做好家長培訓,確保家庭教育的實效。
教育局、財政局要在政策、資金、師資等方面給予支持,積極組織引導全縣所有學校積極辦好家長學校,使孩子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各方面接受到全方位的良好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工委、婦聯等有關部門也要發揮相應作用,積極主動關心支持教育,共同構筑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區教育體系,為教育發展貢獻力量。
希望各位家長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珍惜這次培訓的機會,認真學習,用心領會,應用到今后的家庭教育中,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超生二胎不能上公立學校嗎,不能享受國家的義務教育嗎
不合理也不合法。只要是中國公民都可以依法享受義務教育,都可以上公立學校。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當事人可以到當地教委投訴;如果對處理結果不服,可以到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