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葉是用什么葉子??
包粽子要用到粽子葉,很多人都不知道粽子葉是什么葉子,其實粽子葉并不是只有一種,粽子葉品種繁多,一般以箸葉(zhù yè)、箬葉(ruòyè)、蘆葦葉制成。南方一般以箸葉、箬葉為主,北方以葦葉為主。
包粽子為什么要用粽子葉
“粽葉”為“端午節<愛尬聊_知識大全>”節日食品“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它含有大量對人體有益的葉綠素和多種氨基酸等成份,可提取天然香精香料和食品添加劑,氣味芳香,聞上去有回歸大自然的感覺。粽葉,天然生長、天然防腐、無毒害、無污染、年年可采、季季可收,做為食品包裝,具備無污染和使用的“一次性”。因此,被當今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綠色食品”。
常見四大常用粽子葉
葦葉:(蘆葦,又稱葦子,一種水生的植物多年水生或濕生的高大禾草,生長在灌溉溝渠旁、河堤沼澤地等,名蘆葦,有的地方也叫葦子,其葉稱為葦葉。葦葉可以用來包粽子,葦葉易存放、用來包粽子還會有清香。葦葉含有豐富的藥理成分如戊聚糖、薏苡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物、D——葡萄糖、D——半乳糖和兩種糖醛酸以及多量維生素B1、B2、C等十多種,因而受到醫、藥學界的重視。北方葦子葉葉子新鮮,做出的粽子香,北方的人們可就地取材,價格便宜,缺點是葉子較窄,包起粽子來難度稍大。
箸葉:禾本科生長在廣袤的叢山峻嶺中,根系發達,生命力強,不僅是一種很好的水土保護植被,而且還是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是山區百姓的“ 綠色銀行”;
箬葉:箬葉竹別名:箬竹、粽粑竹、長耳竹、粽葉竹、寮葉竹,其稈高1-3cm,徑0.5-1cm,節間長10-15cm,幼時無毛或被小刺毛,節下被淡褐色毯毛狀毛環;節較平,節內長3-5mm。籜鞘鮮時褐綠色,長10-12cm,背面中下部貼生棕色刺毛;籜耳發達,向兩側延伸,鐮刀形,遂毛長5-8mm,多數褐色,波曲狀;籜舌截平形或微拱曲,高1-2mm,邊緣具流蘇狀褐色毛;籜葉直立,長三角形或長圓形。頂端漸尖,基部圓形。葉片大,長10-35cm,寬2-8cm,背面具微毛。箬葉竹分布在河南、湖南、江西、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地。
粽巴葉:一般為云貴高原等地區的粽葉,形式縮小芭蕉葉,屬百合科,蜘蛛抱蛋屬,其根莖,全年可采,具有活血散瘀、接骨、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云貴高原上的粽巴葉專擇懸崖長。端午節前后,雨水好,光照足,葉子躥得快。
粽子葉如何儲藏
粽葉都是青青的,放置一段時間后,會逐漸變成黃綠色或者黃褐色。經驗豐富的老人會將粽葉泡在水中保存,或將其懸掛晾干,待食用時再放到水中浸泡復原,但是這兩種做法都無法讓粽葉一直保持青綠色。到水中浸泡復原,但是這兩種做法都無法讓粽葉一直保持青綠色。近年來,一些生產粽子的廠家為了保證粽子的“賣相”,在浸泡粽葉的時候向水中添加工業硫酸銅和工業氯化銅,這樣粽葉便可以達到“返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