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母性基因”嗎??
很多動物似乎天生就有母愛,那么這種<愛尬聊_百科>母愛是因為“母性基因”的存在嗎?是怎么發現的呢?它們怎么發揮作用?
劉云鴻 2021-06-28 07:08
有的,母性基因的發現最初源自上世紀末在小鼠身上的研究。
最先發現的“母性基因”是fosB基因,它的發現來自哈佛醫學院,最早是一個博士生發現的,源自他的實驗鼠出現了怪異的不照顧幼仔的行為。它們不僅不做出其他正常母鼠舔舐幼仔的行為,還不給幼仔喂奶,反而把窩弄的亂七八糟,把幼仔到處亂扔。之后的研究發現這種行為的出現是源于這群實驗鼠的fosB基因被敲除了。一般情況下,在小鼠出生后,圍著母鼠動來動去時,正常母鼠的fosB基因就會被激活表達,最終調動下丘腦產生與母性行為相關的激素,影響鼠媽媽的母性行為。而這群母鼠由于fosB基因已被敲除,在面對幼仔時,不僅不照顧,而且任由它們饑餓難耐,卻一副事不關己的狀態。這是科研人員們最初無法預料到的。
隨后幾年,又有兩種基因——Peg1/Mest和Peg3被發現與小鼠母性有關,這兩個基因在被關閉表達后,也會導致母鼠不再照顧幼仔。最終發現,它們能影響催產素的分泌,最終導致母鼠的哺育行為受阻,不再照顧下一代。
不過這些基因在人類身上是不是起著同樣的作用,或者人類身上是不是還有其他基因也起著類似的作用,還不是十分確定。不過有一點是很確定的,這些基因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會起著決定性作用,尤其是在人類這種更復雜、行為模式更多變及更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物種身上。畢竟,對于人類來說,單一基因往往只能是我們行為的影響因素,而不會成為某種行為的決定因素。
長夜難眠2019 2021-06-28 07:09
有的,NMB受體可以介導神經介素B起作用,控制母性行為。科學家通過研究壓力對缺乏一種蛙皮素樣縮氨酸NMB-R的小鼠母性行為的作用,發現在接受壓力刺激以后的基因缺陷小鼠出現了嚴重下降的母性行為,而受壓的野生型小鼠的母性行為不受影響,說明NMB-R通路的紊亂會影響母性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