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價 奔馳:跟了 客戶:再等等?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消息,特斯拉降價,是否跟隨,這是個問題。
“我真打算問問消費者,特斯拉降價了,你們什么時候降?”一位造車新軍的銷售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特斯拉的調價讓部分潛在客戶產生了觀望情緒。
在特斯拉官方宣布降價后,福特電馬和Q-World成為了響應度最高的車型,并相繼給出了一定的價格優惠。但真正開始大規模降價的是奔馳。
11月16日,奔馳電動車正式宣布降價,其中EQE降價5萬元,EQS和AMG EQS降價約20萬元。
今年上半年,受供應鏈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影響,各大品牌新能源汽車價格普遍上漲。到今年最后兩個月,車企進入沖刺全年銷量的關鍵時刻,降價是搶占市場份額的直接有效手段之一。
但目前原材料價格仍處于高位,芯片危機仍未完全解除。作為各自領域的標桿企業,特斯拉打響降價第一槍,奔馳高調降價后,成為其他車企跟隨與否的兩難選擇。
價格戰
奔馳的降價直接使得其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價格基本一致。
圖片來源:奔馳
據奔馳官網消息,11月16日已對旗下部分電動車價格進行調整。調整后的純電動EQE廠商建議零售價為47.8萬-53.43萬元;EQS調整后的廠商建議零售價為84.5萬元-131.4萬元;調整后的AMG S53廠商建議零售價為154.7萬元。
奔馳沒有選擇上市一年多的老款車型來盈利,而是直接宣布今年剛剛推向市場的新車降價。
“全新純電動EQE是國內首款基于奔馳純電動EVA平臺的正向研發車型。經過經銷商和媒體對這款車型的試駕,反饋非常積極。”在EQE試駕現場,奔馳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我們得到的真實反饋是,EQE的續航里程是‘所見即所得’。”
此次降價后,全新純電動EQE的價格區間與同級奔馳E級燃油車進一步拉平。E級燃油車長軸距版價格為44.01萬-55.6萬元。同時,EQS的起步價比奔馳S級燃油車低10萬元。奔馳級的價格為94.68萬-183.88萬元。
此前,特斯拉和國內一些造車新勢力企業的降價行為曾引起老用戶不滿。針對這種情況,奔馳制定了方案:“我們將支持相關授權經銷商,根據購車發票金額與調整后的廠商建議零售價之間的差額,提供專屬補貼方案。客戶可以向相關車型的授權經銷商購買詳細信息。”
作為此輪“價格戰”的舉報者,特斯拉分別于10月24日和11月8日給出了官方降價、車險優惠等市場刺激措施。
官方降后,后驅版Model 3從27.99萬元降至26.59萬元,高性能版從36.79萬元降至34.99萬元。后驅版Model Y從31.69萬元降至28.89萬元,長續航版降至35.79萬元,高性能版降至39.79萬元。此后,特斯拉根據提車時間分別給予了8000元和4000元的減免。
一些分析師認為,特斯拉官方的下降是因為距離馬斯克150萬輛的年銷量目標還有差距。截至第三季度末,特斯拉在全球售出了90.8萬輛汽車。目前,中國市場占特斯拉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也將是達成年度銷售目標的重點區域。同時,特斯拉是目前最賺錢的車企,甚至有信心繼續降低價格。
然而,特斯拉和奔馳降低價格的激烈操作,也將“寒意”傳遞給了業內更多的競爭對手。
你<愛尬聊_知識大全>明白嗎?
此前,特斯拉多次成為市場價格的“告密者”
目前,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乘聯會數據顯示,1-10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443.2萬輛,同比增長107.5%。其中,10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額55.6萬輛,同比增長75.2%,但環比有9.0%的下降。
位居榜首的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占據的市場份額更多。比亞迪財報顯示,2022年1-10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已達139.28萬輛,同比增長239.05%,遠高于行業增速。
面對飆升的訂單,比亞迪不僅是降價壓力最小的車企,甚至在11月23日正式宣布將王朝、海洋等相關車型價格上調2000-6000元。
更多的壓力來自制造汽車的新動力企業。今年10月,曾經的造車新勢力領頭羊韋小立的銷量已經被后起之秀廣汽愛安、哪吒汽車、文杰、氪汽車超越。
蔚來2022年的銷量目標是15萬輛,截至10月,銷量不足10萬輛;1-10月的理想銷量也在10萬輛以內。由于李ONE停產,理想L8銷量攀升,最近兩個月的理想銷量表現并不“理想”;同時,小鵬是三者中唯一一家銷量達到10萬輛的車企,但其10月銷量僅為5101輛,同比下降49%。
從市場來看,很多車企沖擊市場的欲望很強。但目前采取降價措施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原因是原材料價格高的問題依然存在。上海鋼聯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底,電池級碳酸鋰上漲2000元/噸,日均價55.4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上漲2000元/噸,日均價54.1萬元/噸,均創歷史新高。此外,在需求面高增長的推動下,硫酸鎳價格也呈現上行趨勢。有分析預測,年底前硫酸鎳價格大概率保持強勢。
正因如此,如何在2022年打好最后一仗,成為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消費者應該如何選擇「持幣待購」還是「早買早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