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疫情 鐘南山、李蘭娟、王辰的最新判斷?
北京青年報-鄭知道這個消息。近兩天,鐘南山、李蘭娟、王晨院士在多個場合發言,給出了他們對新冠肺炎和疫情防控的最新判斷。
三位院士& quot逆行& quot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伊始,武漢又沖到了防疫的最前線。
當時,鐘南山院士作出了& quot傳播新型冠狀病毒& quot,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關鍵的基礎作用;李蘭娟院士帶領團隊申請浙江& # 039;從治療H7N9禽流感的經驗到武漢的一線治療;王晨院士組織院士、專家在武漢開展治療,并啟動了雷地昔韋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
同時,三位院士還向黨中央、國務院和有關部門提出了多項意見和建議,涉及疫情趨勢、防控策略、疾病診療、科學技術研究等多個方面。
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后,鐘南山、李蘭娟、王晨院士也多次發言,解讀病毒變異和防控措施。
現在,中國& # 039;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和新任務。
11月以來,國務院& # 039;中國的聯防聯控機制已相繼出臺& quot二十篇& quot和& quot新十條& quot不斷優化和完善防控措施。
上述措施發布后,三位院士首次密集發聲。
2022年12月8日,中華醫學會呼吸學分會在線開幕。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晨,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分別在開幕式上致辭。
12月8日,人民& # 039;每日健康客戶端獨家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療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
12月9日,在& quot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年會-2022 & quot;鐘南山做了題為《新冠奧密可戎疫情動態及應對》的報告。
奧米克隆多久能治好?無癥狀感染者需要治療嗎?病毒會再次變異嗎?各地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后,是否會出現感染高峰?
我知道我整理了他們的觀點。
相關感染者
鐘南山指出,奧米克隆的感染并不可怕,其中99%可以在7-10天內完全康復。
根據他提供的數據,截至2022年11月28日,中國的確診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374,美國的確診率是1/1348,死亡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1/232。
李蘭娟指出,奧米克隆菌株主要侵入上呼吸道,導致住院或死亡病例明顯少于以前的菌株,其毒力和致病性明顯下降。
如今,奧米克隆病毒在全球流行。感染者大多無癥狀,病情較輕。
李蘭娟明確表示,雖然無癥狀感染者具有傳染性,但無癥狀感染者不是患者,因此無需恐慌。
如果感染者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可對癥治療,癥狀明顯者可去發熱門診治療;如果你沒有癥狀,你不& # 039;我不需要治療。做自我健康監測。
她強調,無癥狀感染也不是疾病。無癥狀感染后,多數人可獲得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對防止疫情擴散有積極意義。
相關后遺癥
鐘南山說,與Delta株相比,Omicron株引起新冠肺炎后遺癥的風險明顯降低,無癥狀感染者基本沒有新冠肺炎后遺癥。
"新冠肺炎的一些癥狀會慢慢消失,而我們不會& # 039;不要稱之為后遺癥。目前,我還沒有& # 039;我沒見過特別明顯的長期器官功能障礙的病例。"他說。
鐘南山認為,后遺癥的問題目前其實是受到一些社會心理的影響,但是從嚴格的臨床角度來看,后遺癥的問題還是需要觀察和
他希望實現有序放開,控制疫情高峰,使醫療資源得到有序、適度、科學的使用,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健康。
對于未來中國疫情防控的重點,鐘南山和李蘭娟都認為防控的重點應該是重疾預防。
李蘭娟還提醒公眾注意個人衛生習慣,勤洗手,合理鍛煉,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前往人員密集場所戴口罩。
關于疫苗接種
李蘭娟指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仍然是預防嚴重疾病的有效手段。符合預防接種條件的都要接種,符合預防接種條件的要及時接種。
鐘南山認為,當前疫情防控的當務之急是加快疫苗接種,尤其是異種疫苗的接種。
他舉例說,從3月到4月,香港有近萬人死于奧米克隆疫情。之后通過大力接種疫苗,死亡人數下降了10倍,各方面情況都有所好轉。
香港此次疫情中的死亡病例多為老年人,且大部分老年人未接種疫苗。今年1月至2月,香港60歲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種率不足20%。目前,香港80歲以上人群完成加強疫苗接種的比例已達60%。說明全面接種疫苗在香港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國疾控中心近期在全國14個城市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接種三針滅活疫苗后,重癥和危重病例的保護率可達94%。
鐘南山說,這個數據表明,我國的滅活疫苗和腺病毒疫苗對奧米克隆株是有效的。
最有效的免疫策略是什么?
鐘南山說,使用同類疫苗作為預防感染的加強劑是行不通的,但對預防重疾仍有顯著效果;序貫接種,即使用異種疫苗作為加強注射。例如,在兩針滅活疫苗的基礎上,使用亞單位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中的任何一種,都可以明顯提高預防感染和重癥的效果。
相關應變變化
李蘭娟說,隨著新冠肺炎的變異,從原始毒株到delta病毒,再到現在的Omicron變異毒株,發病率越來越低,這符合傳染病的變化規律。
并且國際國內的監測數據證實,Omicron株及其進化分支仍具有高度傳染性,但其致病性和毒力明顯弱于原始株和Delta株。
根據新加坡公布的數據,2022年1月至11月新加坡疫情期間Omicron株的致死率為0.45,遠低于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疫情期間Delta株3.6的致死率。
關于病毒變異,李蘭娟指出,新冠肺炎在未來的自然傳播過程中還會繼續變異。
與流感病毒一樣,新冠肺炎變異經常會引起抗原性、傳播性、致病性、藥物敏感性等生物學特性的改變。進而影響目前使用的藥物和疫苗的效果。
她認為,未來應密切關注病毒變異,研究病毒變異與致病性的關系,及時發現可能對人類健康造成巨大危害的變異病毒。但目前,人們不& # 039;我們不必擔心病毒將來會繼續變異。 <愛尬聊_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