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似乎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新聞,喜歡的工作,掙錢的工作怎么選?在一個視頻節目中,3HFIT的董事長姚寧建議,20歲到30歲的年輕人,第一次不要考慮他能賺多少錢,而要考慮他的青春能給他帶來多少感知。
相關視頻截圖
姚寧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喜歡10塊錢的工作,不喜歡30塊錢的工作,建議年輕人選擇10塊錢的工作。
這個例子讓很多人坐不住了。有網友說,只要給我30塊錢,我就可以把一份我不喜歡的工作變成我喜歡的工作。也有網友說,我寧愿做流水線上的藍領,也不愿拿著10塊錢做辦公室白領。
從很多留言來看,很多人對這位專家是極度諷刺的。也就是說,他不了解年輕人的生活狀況。衣食住行都需要錢,可能還有助學貸款沒還。找工作不容易。在這種情況下,怎么會有機會和選擇的余地呢?工資越高,越有吸引力。所以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
這讓人們想起一句老話:世事匆匆,不過是幾錠銀子。偏偏這破銀能解人間惆悵。然而,這破銀也斷了童年的念想,讓少年染上了滄桑,彎了腰。
我選擇了30元的工作,只是為了“解決世間的惆悵”!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越是“有經驗的人”,他們似乎越是贊同姚寧的觀點。一位網友說,這位專家說得很對。“年輕時窮不是窮,老了窮死了才是窮。”他只是走了一個彎路,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當他35歲重新回到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時,他的人生一片綠燈。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更別說還有一些網友,張朝陽曾經建議,年輕人不要只追求賺錢和快樂,要活得有意義,要有擔當。董明珠認為,年輕人找工作時把“賺錢”作為第一目標,忽略了自己想對社會做些什么。
說白了,無論是勸年輕人不要片面追求金錢而忽略理想,還是片面追求金錢而忽略責任,都是要求年輕人不要把賺錢作為第一目標。他們提出這種觀點的時候,往往是他們“不為破銀屈身”的時候。雖然看起來很真誠,但對于年輕人來說,這似乎是<愛尬聊_健康養生>一句正確的廢話。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當一個人面臨就業壓力的時候,從哪個大學畢業,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行業,拿多少工資的選擇往往不廣,很可能不存在選擇10元還是30元的兩難。這個時候,養活自己是第一位的。
但是,我們也要強調,即使在年輕人“很匆忙”的時候,一個人也要真正為自己的人生做好職業規劃,不能只是隨波逐流一會兒。為了多掙20塊錢,選擇一個自己不喜歡的職業是可以的,過渡期“屈服”也是可以的,在合適的時候換個方向也是可以的。如果生活不是那么尷尬,那就選擇10塊錢的工作,全力奔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一路陽光相伴,并不奢侈。總會有云開霧散的時候。暫時拿10塊錢不代表永遠只能拿10塊錢。人生的成功不能建立在你有多少錢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做好職業規劃,不要放棄一個大的方向。張朝陽和董明珠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內心有強烈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推動他們走向成功的內在動力。就像于為了夢想從北大辭職一樣,他們的話真的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工作的目的是養活自己,解決經濟需求,這是底層的功能。再高一點,就是工作和興趣的統一,做一件事愛一件事,樂在其中,生活也會少一些壓力和煩惱。對于每個人來說,除了做一件事愛一件事,還有一句話叫做一件事恨一件事。關鍵是要保持正確的態度,要有方向。
無論如何,每個人的職業選擇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有波折,總會有難以抉擇的時候。也有網友調侃說,看了很多道理,還是命不好。專家的話不一定管用,難聽的也不一定錯。既然有專家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職業規劃,也算是一種收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