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誰寫的作者是誰啊??
請問,弟子規誰寫的作者是誰啊?在線等。<愛尬聊_百科詞條>。
118小怪獸 2022-04-09 17:24 弟子規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于清代順治七年,卒于清雍正六年,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師黨冰壑游歷近二十年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文》,后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百詠》等,分別藏于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ty_雅馨378 2022-04-09 17:34
boar3228#p#韓迷社區 2022-04-09 17:34 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 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云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末區適子; 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據此以為《三字經》為明代黎貞撰; 三、或者又有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之說; 四、世傳王應麟撰,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學紺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經》作者自先生(王應麟),因取文熟復焉,而嘆其要而該也。”清代賀興思《〈三字經〉注解備要敘》:“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經》一出,海內外子弟之發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確認為《三字經》是王應麟所撰。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三字經》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即傳授知識與封建政治思想教育雙重功能。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此書中有段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變遷,歷來備受贊譽。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俗稱“三百千”,而《三字經》后來居上。這里的“居上”殆源于數字順序,未必便是根據三書之內容與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實上,綜其覆蓋讀者之廣、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傳時間之久觀而言,《三字經》 在中國古代蒙書教材中,不能不說是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書。 巍哉,《三字經》堪稱“蒙學之冠”。 弟子規作者是:李毓秀
M33****5656 2022-04-09 17:35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從師黨冰壑游歷近。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于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弟子規》是一部成書于清朝并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它采納《論語·學而》篇中“弟子規,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余力, 則以學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擴展,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儀與規范。這本書畢竟是清朝的書,里面很多東西都參照當時的社會倫理價值體系,現在很多都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從整本書來說,這本書還是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的。不過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希望能幫到你,滿意
斷橋煙云0 2022-04-09 17:38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弟子規》是依據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形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
M35****9802 2022-04-09 17:41 【易解】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即所謂“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眾”。
118小怪獸 2022-04-09 17:24 弟子規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周莊村人,生于清代順治七年,卒于清雍正六年,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師黨冰壑游歷近二十年研大學中庸,創辦敦復齋講學。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文》,后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百詠》等,分別藏于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ty_雅馨378 2022-04-09 17:34
《弟子規》是清代著名學者、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韻文,《弟子規》原名《訓蒙文》。
《弟子規》成書于清乾隆年間,屬行為規范類蒙學教材,它是建立在對其之前蒙學教材的借鑒與繼承之上,由賈存仁重修編訂命名而成。既包含規范孩子做人做事的標準,又是檢測成人言行舉止的一面鏡子。
凝聚著中華民族千年的處世哲學與人生智慧。傳遞著謙遜、好學、感恩、正德、修身的文化理念。倡導我們在生活中學習、力行,堅持修己愛人,成就幸福人生。《弟子規》內容以《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句話為全文綱領。
而每個德目下包含的行為條目,一與《論語》中部分經句相應;二是或直接輯錄或總結朱子及其弟子的童蒙著述而成,創作的主旨是:“正童稚之腳跟,開圣賢之途轍”。以“禮治、德治、人治”為立人思想。
boar3228#p#韓迷社區 2022-04-09 17:34 三字經》其書作者說法 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云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末區適子; 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據此以為《三字經》為明代黎貞撰; 三、或者又有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之說; 四、世傳王應麟撰,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學紺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經》作者自先生(王應麟),因取文熟復焉,而嘆其要而該也。”清代賀興思《〈三字經〉注解備要敘》:“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經》一出,海內外子弟之發蒙者,咸恭若球刀。”都明確認為《三字經》是王應麟所撰。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三字經》具有識字、廣見聞和灌輸封建倫理道德觀念,即傳授知識與封建政治思想教育雙重功能。書中文筆自然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此書中有段僅用三百多字便概括了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變遷,歷來備受贊譽。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俗稱“三百千”,而《三字經》后來居上。這里的“居上”殆源于數字順序,未必便是根據三書之內容與作用的有意排列。但事實上,綜其覆蓋讀者之廣、 教育作用之深以及流傳時間之久觀而言,《三字經》 在中國古代蒙書教材中,不能不說是影響最大、最有代表性的書。 巍哉,《三字經》堪稱“蒙學之冠”。 弟子規作者是:李毓秀
M33****5656 2022-04-09 17:35 李毓秀,字子潛,號采三。新絳縣龍興鎮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間,卒于乾隆年間,享年83歲。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從師黨冰壑游歷近。來聽課的人很多,門外滿是腳印。太平縣御史王奐曾多次向他請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學,被人尊稱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動是教書。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也結合他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后來經過賈有仁修訂,改名《弟子規》。他的著作還有《四書正偽》、《四書字類釋義》、《學庸發明》、《讀大學偶記》、《宋孺夫文約》、《水仙百詠》等,分別藏于山西省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范。《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為“總敘”,然后分為“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規》根據《論語》等經典編寫而成,集孔孟等圣賢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傳統道德教育著作之綱領,是接受倫理道德教育的、養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讀物。《弟子規》是一部成書于清朝并廣為流傳的兒童啟蒙讀物,目的就是要對孩子進行啟蒙教育,為將來成長和發展奠定基礎。它采納《論語·學而》篇中“弟子規,入則孝, 出則悌, 謹而信, 泛愛眾, 而親仁, 行有余力, 則以學文”的文意,加以引申擴展,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形式進行論述,闡釋了“弟子”在家、在外、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等方面應具備儀與規范。這本書畢竟是清朝的書,里面很多東西都參照當時的社會倫理價值體系,現在很多都已經不適用了。但是從整本書來說,這本書還是有較高的參考價值的。不過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希望能幫到你,滿意
斷橋煙云0 2022-04-09 17:38 《弟子規》是清代教育家李毓作的三言韻文。 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個字。《弟子規》是依據教誨編成的學童生活規范,形三字韻語,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
M35****9802 2022-04-09 17:41 【易解】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說話要恰到好處,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絕對不說,立身處世應該謹言慎行,談話內容要實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語,好聽卻靠不住,即所謂“吉人之詞寡,躁人之詞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