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作者是誰啊??
請問四庫全書作者是誰啊<愛尬聊_生活百科>?
yayaduck2016 2022-05-12 01:29 《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由總纂官紀昀(曉嵐)窮畢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學士成書于公元1772年,該書包括經、史、子、集四部,3461種書目,79039卷,總字數將近10億,可謂超級文化大典。成書后,先編寫了四個抄本,分藏于文源閣、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即“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續抄三部,分貯于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即“浙江三閣”或稱“南三閣”)。這七部抄本,深藏秘府,世人很難窺及,之后又迭經戰亂,屢遭焚難,文源閣、文宗閣、文匯閣藏本已不復存世,文溯閣本曾遭日本侵略軍的搶掠,文瀾閣也一度散失,文淵閣本則于本世紀四十年代末被運到臺灣收藏,這就使得幸存的《四庫全書》彌足珍貴。
360U3149616088 2022-05-12 01:31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學士,如戴震(漢學大師),邵晉涵(史學大師)及姚鼐、朱筠等亦參與進來。同時,征募了抄寫人員近4000人,鴻才碩學薈萃一堂,藝林翰海,盛況空前,歷時10載。至1782年,編纂初成; 歷任正總裁官(16人) 永瑢永璇永瑆劉統勛劉綸舒赫德阿桂于敏中英廉程景伊嵇璜福隆安和珅蔡新裘曰修王際華 歷任副總裁官(10人) 梁國治曹秀先劉墉王杰彭元瑞金簡董誥曹文埴錢汝誠沈初 總閱官(15人) 德保周煌莊存與汪廷玙謝墉達椿胡高望汪永錫金士松尹壯圖李綬竇光鼎倪承寬李汪度朱珪 總纂官(3人) 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校官(1人) 陸費墀 翰林院提調官(22人) 夢吉祝德麟劉錫嘏王仲愚百齡張燾宋銑蕭際韶德昌黃嬴元曹城瑞保陳崇本五泰運昌章寶傳馮應榴孫永清史夢琦劉謹之蔣謝庭戴衢亨 武英殿提調官(9人) 陸費墀彭紹觀査瑩劉種之韋謙恒彭元珫吳裕德關槐周興岱
wymend 2022-05-12 01:31 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 昀 紀昀(1724-180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河北獻縣人(今其村崔爾莊屬滄縣)。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謚文達。以學識為乾隆賞識。曾獲罪謫戍烏魯木齊,后召還,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十余年。能詩文,多宣揚封建倫理觀念及歌功頌德。晚年著文言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全書著重宣傳封建道德及因果報應,且議論說教過多,但文字質樸簡明,涉獵面廣,多方面表現了作者的學問和見解。有《紀文達公遺集》,系其孫紀樹馨在他死后收集的。 紀曉嵐的才識毋庸質疑,是清代公認的學界泰斗,整個浩大的編撰工程中以紀昀貢獻最大,他負責《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簡明目錄》的編定工作,為完成這一使命,辛苦十幾年,一輩子其他著述很少。
u_109484303 2022-05-12 01:35 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 昀 紀昀(1724-180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河北獻縣人(今其村崔爾莊屬滄縣)。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謚文達。以學識為乾隆賞識。曾獲罪謫戍烏魯木齊,后召還,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十余年。能詩文,多宣揚封建倫理觀念及歌功頌德。晚年著文言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全書著重宣傳封建道德及因果報應,且議論說教過多,但文字質樸簡明,涉獵面廣,多方面表現了作者的學問和見解。有《紀文達公遺集》,系其孫紀樹馨在他死后收集的。 紀曉嵐的才識毋庸質疑,是清代公認的學界泰斗,整個浩大的編撰工程中以紀昀貢獻最大,他負責《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簡明目錄》的編定工作,為完成這一使命,辛苦十幾年,一輩子其他著述很少。
Cosplay 2022-05-12 01:36 有 編寫著本書的大小官員工2000多人 10年著成 累死 積死亦千余人
sindyzl1977 2022-05-12 01:38 紀曉嵐不是《四庫全書》的作者,《四庫全書》不是一本書,是按經、史、子、集四部編撰的大合集,紀曉嵐是主編。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于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于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后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紀(jǐ)昀(1724.7.26-1805.3.14),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紀曉嵐4歲開始讀書,12歲隨父入京。紀曉嵐24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31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繼授編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貴州都勻知府。同年4月,提升為侍學士。 紀曉嵐為官以主持科舉、領導編修為主。曾兩次為鄉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在士林影響頗大。 其主持編修,次數更多,先后做過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館纂修官、功臣館總纂官、國史館總纂官、方略館總校官、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勝國功臣殉節錄總纂官、職官表總裁官、八旗通志館總裁官、實錄館副總裁官、會典館副總裁官等。
yayaduck2016 2022-05-12 01:29 《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模最大的叢書。由總纂官紀昀(曉嵐)窮畢生精力,率三百六十位一流學士成書于公元1772年,該書包括經、史、子、集四部,3461種書目,79039卷,總字數將近10億,可謂超級文化大典。成書后,先編寫了四個抄本,分藏于文源閣、文淵閣、文津閣、文溯閣(即“內廷四閣”或稱“北四閣”);乾隆五十三年(1788),又續抄三部,分貯于文匯閣、文宗閣、文瀾閣(即“浙江三閣”或稱“南三閣”)。這七部抄本,深藏秘府,世人很難窺及,之后又迭經戰亂,屢遭焚難,文源閣、文宗閣、文匯閣藏本已不復存世,文溯閣本曾遭日本侵略軍的搶掠,文瀾閣也一度散失,文淵閣本則于本世紀四十年代末被運到臺灣收藏,這就使得幸存的《四庫全書》彌足珍貴。
360U3149616088 2022-05-12 01:31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四庫全書》正式開始編修,以紀昀、陸錫熊、孫士毅為總纂官,陸費墀為總校官,下設纂修官、分校官及監造官等400余人。名人學士,如戴震(漢學大師),邵晉涵(史學大師)及姚鼐、朱筠等亦參與進來。同時,征募了抄寫人員近4000人,鴻才碩學薈萃一堂,藝林翰海,盛況空前,歷時10載。至1782年,編纂初成; 歷任正總裁官(16人) 永瑢永璇永瑆劉統勛劉綸舒赫德阿桂于敏中英廉程景伊嵇璜福隆安和珅蔡新裘曰修王際華 歷任副總裁官(10人) 梁國治曹秀先劉墉王杰彭元瑞金簡董誥曹文埴錢汝誠沈初 總閱官(15人) 德保周煌莊存與汪廷玙謝墉達椿胡高望汪永錫金士松尹壯圖李綬竇光鼎倪承寬李汪度朱珪 總纂官(3人) 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校官(1人) 陸費墀 翰林院提調官(22人) 夢吉祝德麟劉錫嘏王仲愚百齡張燾宋銑蕭際韶德昌黃嬴元曹城瑞保陳崇本五泰運昌章寶傳馮應榴孫永清史夢琦劉謹之蔣謝庭戴衢亨 武英殿提調官(9人) 陸費墀彭紹觀査瑩劉種之韋謙恒彭元珫吳裕德關槐周興岱
wymend 2022-05-12 01:31 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 昀 紀昀(1724-180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河北獻縣人(今其村崔爾莊屬滄縣)。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謚文達。以學識為乾隆賞識。曾獲罪謫戍烏魯木齊,后召還,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十余年。能詩文,多宣揚封建倫理觀念及歌功頌德。晚年著文言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全書著重宣傳封建道德及因果報應,且議論說教過多,但文字質樸簡明,涉獵面廣,多方面表現了作者的學問和見解。有《紀文達公遺集》,系其孫紀樹馨在他死后收集的。 紀曉嵐的才識毋庸質疑,是清代公認的學界泰斗,整個浩大的編撰工程中以紀昀貢獻最大,他負責《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簡明目錄》的編定工作,為完成這一使命,辛苦十幾年,一輩子其他著述很少。
u_109484303 2022-05-12 01:35 四庫全書館總纂官——紀 昀 紀昀(1724-1805) 清代學者、文學家。字曉嵐,一字春帆,河北獻縣人(今其村崔爾莊屬滄縣)。乾隆年間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謚文達。以學識為乾隆賞識。曾獲罪謫戍烏魯木齊,后召還,任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十余年。能詩文,多宣揚封建倫理觀念及歌功頌德。晚年著文言筆記小說《閱微草堂筆記》,全書著重宣傳封建道德及因果報應,且議論說教過多,但文字質樸簡明,涉獵面廣,多方面表現了作者的學問和見解。有《紀文達公遺集》,系其孫紀樹馨在他死后收集的。 紀曉嵐的才識毋庸質疑,是清代公認的學界泰斗,整個浩大的編撰工程中以紀昀貢獻最大,他負責《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簡明目錄》的編定工作,為完成這一使命,辛苦十幾年,一輩子其他著述很少。
Cosplay 2022-05-12 01:36 有 編寫著本書的大小官員工2000多人 10年著成 累死 積死亦千余人
sindyzl1977 2022-05-12 01:38 紀曉嵐不是《四庫全書》的作者,《四庫全書》不是一本書,是按經、史、子、集四部編撰的大合集,紀曉嵐是主編。 《四庫全書》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紀昀等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耗時十三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當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下令分別藏于全國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貯于紫禁城文淵閣、遼寧沈陽文溯閣、圓明園文源閣、河北承德文津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北四閣”。后抄好的三部分貯揚州文匯閣、鎮江文宗閣和杭州文瀾閣珍藏,這就是所謂的“南三閣”。 紀(jǐ)昀(1724.7.26-1805.3.14),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紀曉嵐4歲開始讀書,12歲隨父入京。紀曉嵐24歲應順天府鄉試,為解元。31歲中進士,入翰林院為庶吉士,繼授編修。乾隆三十三年,授貴州都勻知府。同年4月,提升為侍學士。 紀曉嵐為官以主持科舉、領導編修為主。曾兩次為鄉試考官,六次為文武會試考官,在士林影響頗大。 其主持編修,次數更多,先后做過武英殿纂修官、三通館纂修官、功臣館總纂官、國史館總纂官、方略館總校官、四庫全書館總纂官、勝國功臣殉節錄總纂官、職官表總裁官、八旗通志館總裁官、實錄館副總裁官、會典館副總裁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