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把他們打成“篩子” “漏風”的就是教育?

中國青年報消息,又有老師被舉報了。

最近,南京中醫藥大學某堂專業課上,老師講授古代文獻里的性學內容,被學生拍下課件發到網上。

少兒不宜有悖師德太露骨的批評洶涌而來,校方回應,正在處理此事。支持老師的聲浪也不低,談‘性’色變不可取,上綱上線太可怕。

我向來認為,大學的校門應該對公眾敞開;但我堅決反對,隨意用各種角度攻擊專業角度;我更不同意,讓教師群體身處擴大化舉報的環境。

建設暢通的途徑,讓教育工作者接受監督,保護受教育者的權利,沒有任何問題,但舉報有可能存在擴大化的傾向嗎?

有些事的確發生過,幼兒園老師虐打孩子、中學教師性侵女生、大學教授壓榨學生我們必須警惕,當兒童身上出現令人費解的傷痕,當少年情緒陷入難以扭轉的崩潰,當青年學子無法面對導師論文研究課題他們接受教育的場所,也許出現了違背教育二字本質的情況,甚至是違法犯罪的行為,我們要關注、要追問,必要的時候,要訴諸舉報甚至報案的渠道。已實施3年多的強制報告制度正是這種警惕和責任有效的法律實踐。

然而,在另一些情況下,舉報會顯得有些違背常識。

幾個月來,我關注到不少舉報老師的新聞,有老師因為作業布置得太少而被舉報;有老師穿了一條裙子,被學生家長投訴穿得妖里妖氣,不像正經人;還有一名年輕教師,入職第二天就被家長舉報沒有經驗、帶不好班,令人哭笑不得。如果這些舉報還能被教師以無奈視之,被學校以加勉處之,那么另一些舉報則不是荒誕劇,而是恐怖片。

《半月談》雜志曾發表一篇名為《不實舉報等有增加趨勢,不少教師如履薄冰明哲保身》的報道,提到僅在2021年,就有7起幼兒園虐童、性侵等不實舉報在家長中引起巨大恐慌。此外,有學生因未獲得獎學金懷恨在心,偽造聊天記錄誣告輔導員;有自媒體包裝陳年舊案,制造虐童情況頻發的假象;有網友以訛傳訛,在一些教育類新聞事件發生后,廣泛傳播未經核實的推測。

這些惡意炒作師德話題、污名化教師群體、煽動公眾情緒、獲取流量關注的舉報,讓不少教師在不利輿論環境中如履薄冰,破壞家校互信,傷害尊師重教的社會氛圍。

我有一個采訪對象,是一名中學青年教師,他剛從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不久。對那些擴大化舉報教師群體的現象,他坦言還沒有太多親身經歷,但很能共情那些無端遭遇舉報的同行。他曾對我說,自己并不反對家長舉報身為教師,他當然知道家長有權監督教師的職務行為,也愿意接受批評意見。但他同時覺得,舉報應當針對確實存在的問題,而不能偏離保障教育質量與教學秩序的初衷,變成對教師的挑刺兒刁難和掃射。

據這位青年教師回憶,他剛入職時,曾和年輕同事一起,在會議中收到校領導的提醒:我們所在的區,家長投訴渠道很多,有校長信箱,也可以打12345,還可以找區教委。本區家長普遍較為重視子女教育,家長投訴學校是十分常見的情況。在他看來,那一次,校領導的提示既有對青年教師應當盡職盡責的鞭策,也有對他們的安慰、愛護和擔憂領導講述了一些無厘頭的案例,表示明知不是老師的問題。

這位青年教師記得一個夸張的例子。有一名學生家長,對孩子在班上的座位不滿意,找班主任調整。班主任考慮到之前的座位安排是學生自治決定的,沒有同意直接干預。沒想到,就為這件事,家長到校長辦公室鬧了一上午還不肯罷休。

通常情況下,家長有投訴,學校必須要回應,即便投訴不合理也要耐心回復。對此,校領導說,沒投訴是不可能的,只希望盡量減少投訴,只要工作沒問題,應對家長,態度不卑不亢就可以。

在校園內,對學生來說,老師和校領導是比較強勢的一方,因此,學生和家長需要反饋、投訴和監督的渠道,從制度上來講,這是一件好事;但部分家長會不會濫用這些渠道,則是另一件事。

我的那位采訪對象后來對我分析,部分家長對學校教育寄予了過高的期待,認為學校應當解決所有教育問題,是造成擴大化舉報教師群體的原因之一。在這種心態下,一些家長但凡感受到一點不滿意,就會選擇投訴老師。他接觸過的家長還不算多,但能感覺到當下的家長群體大多深陷教育焦慮之中,渴望孩子成績出眾,在內卷中勝出,所以對學校和老師有比較高的要求,他們的焦慮也是特定環境壓力下的產物。只是有些時候,有的家長期待短期內就達到預期目標,一旦未能如愿,便會產生情緒。

在我看來,針對教師群體的擴大化舉報,背后的動機絕不止上述一項有蹭少數惡性案件的熱度博眼球的流量目的;有因為個人情緒,伺機報復的泄憤目的有沖動者被善意驅使,不假思索與核實地傳謠;有好事者跟風表態,變成無數跟帖中一顆無知的子彈。最令我悲哀和憤怒的是,歸根到底,舉報、攻擊教師這個群體,成本低到無以復加。作為教育最中堅的力量,他們大部分身在基層,收入不高,時間稀缺,社會關系單純并不具有多少還擊誣告的力量。然而這個群體因為離孩子、離未來最近,又幾乎在每個人的經歷里存在過,是天然的最大公約數,具有極強的話題度,很能挑動家長和大眾的神經,也就特別容易被拿來開炮誰都能過來打兩下,以據我所知和保護孩子的名義。

會不會有很多教師在這樣的環境中瑟瑟發抖,什么創新、改革、懲戒權還是不要了,寧愿無為,但求無過。一間經得起互聯網和社會大眾一切角度審視、滿足所有人完美想象的教室,不會鏈接到更光明的未來。

把教師打成篩子,最終漏風的是我們的教育。

回到南京中醫藥大學的課堂,如果醫學院講人體和性行為都算是齷齪的事情,那么請用魯迅先生那犀利的眼光去掃描看到白花花的手臂就浮想聯翩,到底是誰應該被批評。

編輯:楊雁琳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

編輯 舉報 2023-12-15 11:15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