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漲價、權益打折,視頻網站如此“作妖”為哪般[會員漲價]?
聲明: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三易生活”(ID:IT-3eLife),作者:三易菌,授權轉載發布。
2023年才剛剛進入第二個月,愛奇藝就儼然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熱搜榜的常客,除了獨播劇《狂飆》的火爆外,其對付費用戶權益的頻頻動作也是原因之一。繼此前限制投屏清晰度后,不久前愛奇藝方面又一次因為調整會員權益轉贈功能登上熱搜。
但隨著相關話題引發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此事也出現了轉折,后續有用戶反饋該該功能已經回歸。對此愛奇藝客服方面表示,“此前這一功能確曾下線,為滿足用戶需求,功能正常調整、已經上線。”
事實上,不只是愛奇藝,不久前優酷也曾因調整會員賬號登錄設備數量登上熱搜,并且相關話題還一度升至第二位。盡管優酷方面聲稱,此舉是為“保護用戶賬號安全、打擊黑灰產”,但在許多用戶看來,“這是假借保護賬號為由、行變相漲價之實,是權益縮水”。隨后優酷推出的1元購會員的“月月省”活動,也因取消續費會被倒扣24元的“懲罰條款”,引發了諸多爭議。
降本增效之下,優愛騰均選擇“向錢看”回顧2022年不難發現,在降本增效這一前提下,這一年時間來各大視頻網站可是謂動作頻頻,不僅陸續上調了訂閱價格,并且更頻繁地嘗試新的創收與拉新方式。
其中,優酷可謂深得拼多多“砍一刀”的真傳,在自制劇《我是趙甲第》播出時推出“邀好友助力”活動,用戶邀請5位好友即可在原有基礎上解鎖更新的兩集。騰訊視頻則為《月升滄海》、《夢華錄》等劇集推出了大結局點映禮,以主演團接力陪看大結局為賣點。
此外會員專屬廣告的出現,更是讓諸多用戶“破防”。對此就有用戶表示,在看到《狂飆》里張譯飾演角色的眼神轉折戲份時,先以為會出現轉場,結果直接來了段小廣告,可謂是全無體驗。
雖然2023年以來騰訊視頻方面尚未有所動作,但在優酷與愛奇藝頻頻調整的情況下,外界認為前者極有可能也難以“獨善其身”。但無論用戶與視頻網站間的矛盾誰有理,一個十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各大平臺“向錢看”已經愈發明顯。但這背后的原因其實并不復雜,畢竟眾所周知的是,愛優騰一直在做虧本買賣。
盡管在2022年11月阿里巴巴與愛奇藝方面發布的財報中顯示,2022年第三季度優酷再次實現虧損同比收窄、已連續6個季度虧損同比收窄,且日均付費用戶規模同比增長8%,愛奇藝則實現non-GAAP運營利潤達5.24億元、同比扭虧為盈,連續三個季度實現運營盈利,環比增長超50%。但不容忽視的是,營收和用戶增長放緩、甚至出現下滑,也是擺在愛優騰面前的事實。
其中以愛奇藝為例,該季度其營收為75億元、同比下降超1.5%,并且在整個2022年的前三個季度營收更是同比下降7.6%。而在用戶規模上,早在2018年愛優騰的用戶數量便均已突破億級,但直至2022年,三家的這一數據仍在1億左右浮動,并未取得大的突破。
目前除卻芒果超媒外,各視頻網站的營收來源依然主要是由會員服務與廣告組成,在廣告市場需求疲軟已成為共識的情況下,用戶增長陷入停滯的視頻網站一時間似乎也只能在已有用戶中不斷“掘金”。此前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中,愛奇藝方面就曾提出,要將“增加會員貢獻的平均收入”納入其會員服務收入的核心業務策略。
為了穩定市場信心,愛優騰必須行動只不過愛優騰不掙錢已經不是一兩天的事情,而且愛奇藝連續三個季度的non-GAAP運營盈利,也為整個行業似乎帶來了曙光,那么為何各大平臺還會在這個時候“搞事情”呢?難道是在因為多年虧損后“幡然醒悟”,或是已無錢可虧了嗎。顯然不是,畢竟在愛優騰背后是BAT這樣的巨頭,并且其自身的運營狀況也遠沒有到無法支撐的地步。
所以在有些觀點看來,問題恐怕還是出在了長視頻賽道本身。盡管愛奇藝已連續三個季度實現運營盈利,但奈飛近年來的疲軟表現,以及迪士尼流媒體業務的大幅虧損,或多或少可能沖擊了整個市場的信心。根據奈飛方面發布的2022年財報顯示,其營收為316.2億美元、同比增長6.5%,為2018年以來最低的同比增速,同時凈利潤更是近六年來首次下跌、跌幅達到了12.2%。
更為重要的是,與愛優騰一樣,奈飛同樣也遇到了用戶增長放緩的問題。在2022年一季度,奈飛首次出現用戶量下降,并且這一情況在第二季度持續惡化。雖然得益于推出含廣告的訂閱服務等因素,2022年下半年奈飛逆轉了這一局面,并在第四季度新增用戶766萬、遠超預期的450萬,但與往年相比這一數據顯然并不出彩。而從全年來看,2022年奈飛的用戶規模增速也是過去幾年中最慢的。
另一方面,在數字廣告市場整體下滑的情況下,短視頻平臺的這一業務卻實現了逆勢增長,這對視頻網站的沖擊無疑十分強烈。其中以騰訊視頻為例,2022年第三季度包含其在內的騰訊媒體廣告營收為26億元、同比下降26%。而作為對比,該季度快手的線上營銷服務收入則同比增長6.2%、至116億元。
據《2022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已達9.34億,而在各個細分領域,短視頻的使用率最高、達到90.5%。同為以娛樂為目的的內容平臺,短視頻的崛起勢必會搶占原本屬于視頻網站的用戶使用時間。
在2022年底舉行的騰訊員工大會上,CEO馬化騰就曾公開談論短視頻對整個行業的沖擊。當時他曾表示,短視頻三年來在全球范圍內對整個互聯網的沖擊相當大,會侵蝕掉很多長視頻、游戲等產品的時間,并且他認為這是一個客觀發展規律。
本就步履蹣跚的愛優騰在如此雙重夾擊下,壓力更是不斷加大,而這也勢必導致市場對整個長視頻賽道的未來感到擔憂。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也就需要去做些什么。
是探索、也是豪賭,愛優騰仍需堅持內容至上那么愛優騰方面真就沒有想過種種舉措會引發用戶不滿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但出于探索用戶付費的迫切需要,他們或許已經顧不了那么,而且其中一些在用戶看來實屬“昏招”的舉措,可能為這些平臺會帶來大于損失的收益。
其中以愛奇藝為例,在2020年和2021年的兩次漲價后,雖然在當季均有一定程度的用戶流失,但都實現了后續的營收增長。其中2020年的漲價,便幫助其在2021年第一季度的會員業務營收達43.1億元、環比增長13.4%;2021年的漲價則則助推其2022年第一季度的會員業務營收創下歷史新高、達45億元。
所以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視頻網站現階段對用戶權益、會員價格的調整,或許還遠沒有到引發用戶規模大量流失的地步。而這可能也給了各大平臺繼續試探用戶底線,并試圖找到更多營收來源的勇氣。
其實對于愛優騰的種種舉措,之所以會出現一眾反對之聲,除了因為原本的用戶權益被壓縮外,更多的還是出于“內容質量不值得這個價格”的因素。并且無論是漲價、還是調整用戶權益,視頻網站都沒有給用戶適應的時間和相應的選擇權。
對此,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就曾表示,“當前視頻平臺都在搞自制內容、想要通過內容綁定會員,思路是對的,但內容供應上不合格,視頻平臺漲價應該和內容提質增量匹配。”
如今愛優騰的這些行為究竟是自救、還是昏招迭出,暫時還無法給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內容平臺,持續為用戶帶來好內容,才是他們繼續“折騰”的底氣,也只有堅持內容至上才有可能實現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