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 八城上新記丨四川綿陽助推企業打破“卡脖子”難題?
開欄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是搶占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制高點、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增強競爭新優勢的戰略選擇。
以新質生產力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4年全國兩會前夕,上游新聞派出8路記者,走進重慶、長春、西安、惠州、綿陽、孝感、常州、邯鄲等八座制造業城市,推出《新質生產力 八城上新記2024全國兩會特別報道》,解析新質生產力給制造業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的勃勃生機和強大動能。
高速背板連接器是移動通訊設備的核心器件,技術含量高、工藝難度大,當時這類產品只有歐美部分國家才能生產。為了打破國外廠商‘卡脖子’的局面,公司總經理帶頭進行產品創新,項目團隊成員每個月加班,不到兩年時間干成了美國人10年干的事情。在四川綿陽市經開區,四川華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來實驗室副經理羊衍富向上游新聞記者這樣介紹。
作為綿陽市制造業企業的代表,華豐科技不久前在科創板上市,成為四川國資培育的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如今市值近100億元。
同樣坐落在綿陽市經開區的四川玖誼源粒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研發的醫用回旋加速器也開始破局。去年12月底,玖誼源醫用回旋加速器出口非洲肯尼亞,標志著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首次走向海外市場。
華豐科技、玖誼源是綿陽市發展制造業的縮影。目前,綿陽已建成核醫療健康、激光技術應用、機器人等特色產業園10個,擁有長虹1家千億級企業,九洲、京東方、惠科3家百億級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35個。
依靠科技創新不斷促使制造業升級
綿陽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工業城市,很早之前就涌現了長虹等一批電子信息制造業企業。但和全國老工業城市一樣,綿陽也面臨金融資本沖擊、國有企業改革、科技迭代和產業升級等多重考驗。
電子信息等制造產業的底子仍在,只是需要轉型。綿陽市想到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以增量帶存量,讓老樹發新枝,新舊并進,進而提升整個產業的水平。2015年,綿陽除長虹、九洲等少數幾家大企業外,拿得出手的高科技企業屈指可數,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無米下鍋的窘境。
如何擺脫窘境?2018年10月,總投資超過50億元的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破土動工。長虹,這家四川最大的制造業企業,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關鍵一步。在這之前,這家老牌制造企業高營收、低利潤的狀態已持續多年。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動工前,京東方、惠科等業內巨頭相繼入綿。
當年,綿陽市委市政府引進總投資465億元的京東方第六代柔性面板生產線。這一投資額,刷新了綿陽招商引資紀錄。在此帶動下,數據顯示,綿陽電子信息產業2022年規上企業達220戶,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已超2000億元。作為第一大支柱產業,綿陽現已形成家用電器、平板顯示、電子元件、光電子等電子信息產業集群。
除了招商引資,引入活水,加強科技自主創新也是重要一環。
去年,扎根綿陽65年的長虹控股集團旗下的華豐科技,成功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四川國資培育的第一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如今市值近百億。
華豐科技是我國率先從事電連接器研制和生產的企業,主要客戶涵蓋了華為、中興、諾基亞、烽火等通信設備制造商等,并長期承擔國家重點裝備和重點工程電接插元件科研和生產任務。
此前,由于長期引用海外技術,弱化了自主研發能力,華豐科技在軌道交通等關鍵領域的產品競選中落敗,喪失大量市場份額,一度陷入幾乎長達十年的停滯期。壯士斷腕,破釜沉舟。華豐科技的研發團隊一邊學習海外先進技術,一邊奮起直追,研發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連接器。2016年,華豐科技牽頭制定電源連接器IEC國際標準,讓企業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自主創新,再到為全球提供互連技術服務。
除了科技創新,華豐科技還在公司體制上進行改革創新。2019年,公司開始啟動股份制改革,剝離不良資產,引進戰略投資,推進員工持股,改革薪酬體系華豐科技董事會辦公室主任張彩向上游新聞記者介紹,一系列改革組合拳打下來,原來暮氣沉沉的企業煥發了新的活力,對大多數綿陽人而言,很難想象華豐能夠迎來新生,甚至成為上市企業。
華豐科技的浴火重生,更像是綿陽制造業轉型升級華麗蝶變的一個縮影。
除了電子信息制造產業,綿陽正在大力發展核醫療設備產業等新賽道、新領域、新經濟的產業。去年12月29日,由玖誼源生產研發的醫用回旋加速器出口非洲肯尼亞,標志著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首次走向海外市場。
醫用回旋加速器主要用于腫瘤的早期診斷,通過回旋加速器產生的核素連接上人體需要的代謝物,醫生就能夠更精準地識別哪里的細胞發生了癌變。玖誼源外聯部經理唐毅向上游新聞記者解釋。
2017年,玖誼源落戶綿陽,通過轉化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流體物理研究所技術成果,推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產品,首次實現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在醫用同位素制備領域的應用,產品性能指標處于國際先進水平。2021年10月,玖誼源生產的首臺國產醫用回旋加速器在四川省科學城醫院投入使用。
據了解,作為直接用于癌癥治療的高端醫療裝備,醫用回旋加速器的核心技術一直以來都被歐美日等國家壟斷,面臨著設備昂貴、維護困難以及病患使用費用高昂等問題。唐毅介紹,2000年左右,國內醫院尚不具備PET/CT診斷能力時,去日本做一次診斷費用在5萬元。2015年國產PET/CT出現應用后,一次PET/CT診斷費用下降至2萬元左右,如今在科學城醫院單次診斷費用已經降到7800元左右。
積極推動新型工業化轉型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蓬勃興起,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革命,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
正處于工業轉型升級、能級躍升關鍵階段的綿陽,堅定產業強市戰略,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推進新型工業化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去年7月20日,綿陽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綿陽市委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決定》,科學地回答了綿陽現代化產業體系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問題。
具體來看,錨定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和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這一主攻方向,聚焦電子信息、先進材料、裝備制造、食品飲料產業實施四大主導產業提質倍增工程,聚焦核技術應用、激光技術應用、新型顯示、光伏儲能、磁性材料、智能機器人及無人機、連接器及傳感器、生物醫藥及醫療裝備產業實施八大新賽道產業集群成鏈工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部署安排,為構建4+8+1工業產業體系明確了目標路徑。
緊接著,綿陽又發布了《綿陽市工業四大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行動計劃》《綿陽市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十條政策措施》以及《產業鏈技術鏈圖譜》,創新成立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工作指揮部,牽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一路保駕護航,筑牢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四梁八柱。
目前,在制造業發展方面,綿陽已建成核醫療健康、激光技術應用、機器人等特色產業園10個,擁有長虹1家千億級企業,九洲、京東方、惠科3家百億級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35個、單項冠軍5個。擁有3個國家級產業集群、6個省級產業集群,成為國家級新型工業化基地;正在推動制造業朝向數字化和新興工業化轉型,并積極布局新賽道、新領域、新經濟的產業。
綿陽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向上游新聞記者表示,2024年,綿陽將加快建設新型工業化,深入實施產業強市戰略,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推動工業經濟擴能、提質、增效,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有效提升,為全省發展大局多做貢獻。
上游新聞記者 李文滔
編輯:朱亮責編:郎清湘審核: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