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低空經濟 | 長三角多地布局“空中之城” 讓低空經濟“飛”起來?
打開窗就有無人機把外賣送到家,像打出租車一樣叫個直升機上下班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未來充滿著無限可能。
3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中國民用航空局四部門聯合印發的《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中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4月18日,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推進大會召開,再次讓低空經濟的話題受到關注。
上游新聞記者梳理發現,去年,長三角多個城市已經開始在低空經濟新賽道上布局。江蘇省委書記信長星在南京浦口區調研低空經濟時提到,低空經濟是全球競逐的新興產業,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和發展潛力,關鍵是要找準與生產生活、城市管理、公共服務需求的結合點,使之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
江蘇三大萬億之城發力低空經濟
2023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低空經濟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因此,2024年也被稱為低空經濟元年。
在江蘇,南京、蘇州、無錫三大萬億之城集中發力,讓低空經濟有更多看點。作為江蘇最早入局的南京,在2020年10月就擁有了無人機基地,成為全省首個全國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之一,而全國首個5G低空智聯網的智慧立體巡航體系也在長江南京段建成。不僅如此,在今年的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南京還明確提出要搶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衛星互聯網等領域發展先機。
據官方數據統計,目前,南京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已集聚無人機產業相關企業近30家,涵蓋研發設計、整機生產、運營服務、行業應用等產業鏈全環節。全市已集聚百家航空航天企業,其中規上企業占八成,2023年低空經濟關聯產業營收近30億元。
緊隨南京,今年3月,蘇州通用機場選址報告及可研報告編制及上報服務項目招標項目正式公開招標的消息,撥動了蘇州市民的心弦。蘇州官方表示,發展通用機場主要是補強蘇州綜合交通運輸產業鏈條,搶抓低空經濟風口。
對于蘇州來說,發展低空經濟底氣十足,全球最大的無人運輸機、全球首款全域自主感知植保無人機、全國最大的空地一體城市全域巡檢信息共享系統等多項全國乃至全球開創性成果均由蘇州打造。今年以來,蘇州已簽約低空經濟項目251個計劃,總投資超730億元。
上游新聞記者注意到,在4月18日,蘇州低空經濟發展推進大會上,空中之城的定義及《蘇州市低空經濟發展體系與愿景》《蘇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蘇州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的發布,讓蘇州發展低空經濟的規劃更加明確。
蘇州提出,到2026年,把蘇州打造成為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建成1~2個通用機場,200個以上垂直起降點,同時,開通100條以上無人機航線;組建飛行服務隊,開通至周邊機場的3-5條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航線;并加大無人機、直升機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劉小濤在會上表示,蘇州將全力爭創全國低空經濟示范區。希望推動更多高端平臺、先進技術、重大項目落地蘇州,攜手把試點做成示范,從先行邁向先成,為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探索更多經驗。
同在蘇南地區的無錫,一出場就驚艷了朋友圈。空中出租車項目正式落戶無錫,給無錫低空經濟的布局帶來無限可能。3月11日下午,億航智能與無錫市交通局、梁溪區、梁溪科技城正式簽署協議,共同打造億航智能eVTOL低空經濟產業基地及運營總部項目。此次合作,填補了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江蘇省內產業布局的空白。此外,無錫還布局全省首條自動駕駛飛行器載人低空航線,圍繞古運河旅游度假區開通短距離觀光旅游航線,建成首批低空經濟示范場景和文商體旅融合發展IP,逐步形成應用推廣。
官方消息披露,對于發展低空經濟,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提出了5個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要把整個無錫當作一個海量場景庫,廣泛發掘能與低空經濟產生化學反應的潛在場景;二是錨定航空器研發制造等核心賽道,高標準引育一批頭部平臺、高潛力企業,打造一批低空經濟產業園、產業示范基地;三是建設數字無錫的空中數據庫,打通從數據鏈到產業鏈再到價值鏈的轉化通道;四是深度融入和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全方位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協同合作,在更大范圍集聚政策、資本、創新資源;五是發揮空港樞紐優勢,進一步優化通航、無人機、民航等設施,發揮低空經濟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的節點增效作用。
《無錫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無錫將依托宜興丁蜀機場、梁溪科技城等地特色園區先發優勢,布局做優eVTOL、無人直升機等產業。到2026年,低空經濟產業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
上海讓低空經濟更快飛起來
作為華東地區航空樞紐,依托航線及大飛機企業合作優勢,上海一直在低空經濟的賽道上持續發力。
2022年9月,上海市發布的《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其中提到,預計到2030年未來產業產值將達到5000億元左右。根據方案,上海將在浦東、楊浦、閔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區域,打造未來空間產業集群。發展低空經濟,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到2023年,該方案已經初見成效。2023年6月,金山區出臺的《金山區關于推動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暨深化建設華東無人機基地的行動方案》中提到,未來將加快無人機體系化、規模化、特色化發展,協同打造長三角世界級無人機產業集群。到2025年,金山區無人機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達到100億元、企業市場估值達到100億元,形成50項體系化創新成果,打造100+應用場景,實現飛行服務一網統管,并形成一攬子制度創新。同年12月27日,上海中心城區首條美團無人機航線在楊浦開航。
此外,2023年,上海還出臺了《上海市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行動計劃》,明確了上海促進商業航天發展、打造空間信息產業高地的總體布局,提出了包括打造空間信息創新鏈、產業鏈、數據鏈、應用鏈、資本鏈、人才鏈;提升火箭研制發射一體化基礎能力;推進航天運輸系統關鍵技術攻關等在內的16項主要任務和5項保障措施。隨著2024年初,青浦區長三角低空經濟虹橋產業園的揭牌,上海低空經濟也進入了新階段。
除官方布局外,一批走在前列的初創企業也在為上海的低空經濟提供動能。上海浦東新區的民營企業御風未來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上海官方消息中提到,2023年,隨著該企業自主研發eVTOL的首飛成功,未來在上海打飛的去上班的夢即將飛進現實。同年10月,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發布了5座載人電動飛機E20 eVTOL完成了首輪飛行測試,這也是中國首個傾轉旋翼載人電動飛機的首輪試飛。2月27日,上海企業研發的盛世龍首次實現從深圳至珠海的飛行。單程約2小時的地面行駛時間,縮短到空中的20分鐘。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針對低空經濟的未來發展場景,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經信委主任張英給出了《關于推動開展低空空域利用加快培育發展低空經濟的提案》,建議加強低空經濟頂層設計、推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低空基礎設施建設、加大低空航空器研發力度、打造低空特色應用場景。
關于應用場景,張英建議,以上海部分區域為試點,加快開通城市陸上航線、城際陸上航線、江河湖海水上航線,逐步推廣社區配送、城際物流、低空文旅等應用場景;聯動長三角區域,規劃覆蓋華東的100公里30分鐘低空智慧網絡群,打造常態化海島無人機物流等商業航線,建設國家級民用低空海島物流場景綜合試驗示范基地。
根據布局規劃,到2025年,上海將具備年產50發商業火箭、600顆商業衛星的批量化智造能力,以北斗導航為代表的空間信息技術應用將全面賦能經濟、生活、治理數字化轉型。根據該計劃,上海還將推動形成地面站、測運控制中心、應用終端等自主建設能力,實現空間信息產業規模超2000億元。
浙江安徽無人機應用走在前列
說到浙江的低空經濟,自然要從杭州的夢想小鎮說起。在這里,打開小程序點單,不一會六旋翼無人機就會帶著外賣精準投放在你手中,而這還只是民用無人機在城市應用場景的一個縮影。在浙江,在外賣配送、醫療運輸、農業噴灑、測繪遙感、物資運輸等多元業態中都能看到無人機的身影。這也成為浙江低空經濟的顯著優勢之一。
早在2019年,浙江迅蟻科技就拿到了中國民航局頒發的編號為0001的首張城市場景無人機物流運行牌照,目前已在全國23個城市開辟常態化航線,飛行里程超80萬公里。2020年10月,杭州入選國家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成為最早一批進行無人機城市場景商業運行探索的城市;同年12月,杭州市無人機運行管理服務中心掛牌。
在杭州建德航空小鎮,無人機帶來的產旅融合則為低空經濟服務帶來更精細化的發展。杭州官方曾發布數據稱,目前這里已集聚通航以及關聯通航上下游企業共268家,產業鏈涵蓋無人機、eVTOL、固定翼整機、航空新材料、零部件制造等領域。2023年,建德航空小鎮完成億元以上項目簽約11個,像這樣的航空小鎮,還分布在浙江的臺州、萬豐、橫店多地。在浙江省經信廳公布的數據中,近年來,浙江省無人機產業企業實現規模和技術雙提升。在企業培育方面,現有26家整機企業,其中年產值超過3000萬元的公司6家。
3月14日,浙江省召開政府專題會議提出,要著力建設國際化航空樞紐,構建輻射全國、暢達全球的航線網絡。同時要著力構建布局合理、暢通高效的現代化航空物流體系。在低空經濟方面,省長王浩要求,要充分發揮平臺經濟、數字經濟、民營經濟、產業配套等優勢特色,著力培育具有競爭力的航空產業集群,加快布局無人機、通用飛機等航空裝備制造業和高端航空服務業,主動融入國產大飛機產業鏈,爭取更多航空產業大項目落戶浙江。在機場運營管理、航空產業投資、航空運輸、航空物流和低空經濟等領域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真正把航空產業鏈拉長做強。
不只是浙江,在無人機產業方面,安徽的成績也是可圈可點。2023年12月28日,億航智能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在合肥市完成了全球商業首飛演示。今年3月6日上午,合肥無人機醫療物資運輸航線開通。一架載有血樣的無人機從安徽省血液中心起飛,十多分鐘后降落在安徽省婦兒醫學中心西院,成為安徽首個醫療應用場景應用。
作為安徽省發力低空經濟的核心城市,全國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領先城市合肥的布局備受市場關注。為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合肥將組建低空經濟專家委員會,在政策制定、模式探索、項目招引、體系構建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在2023年發布的《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劃》中,明確在2024年基本建成駱崗低空融合飛行試驗片區,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低空之城,在科技研發、產業集聚、應用場景、標準規則、飛行保障等方面走在前列。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了低空經濟企業100余家,初步形成集研發、制造、銷售、運營、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群,為合肥的低空經濟場景創新提供有力支持。
安徽另一個大城市蕪湖市,截至目前在低空經濟領域,全市億元以上重點在建項目15個,總投資1047億元。
蕪湖的布局是從2013年開始的,依托宣州民用機場和三元通用機場載體建設,及灣沚區制造業基礎扎實、工業門類齊全、產業配套便捷等基礎優勢,興建了蕪湖航空產業園,蕪湖市低空經濟正式起步。到目前,涵蓋了航空新材料、通航整機、衛星、無人機、發動機、螺旋槳、通用航電、航空部附件、臨空經濟、低空運營等航空產業鏈已基本成熟,吸引了眾多包括無人機固定翼、發動機制造、復合材料、發動機維修等在內的上下游企業落戶蕪湖。近3年,蕪湖引進航空產業項目達117個,協議總投資5777.59億元,完整的產業鏈讓蕪湖掌握了一定的市場話語權。
以此為基礎,2023年10月7日,《蕪湖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正式印發,為低空經濟與社會經濟融合發展提供政策指導,增強高質量發展驅動力。方案提出,到2025年,蕪湖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將突破300家,低空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低空經濟,未來已來,具備航空產業優勢的長三角地區,在推進低空經濟的同時,也將在更新旅游、物流、城市管理等應用場景中,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多期待。
上游新聞記者時婷婷
編輯:楊波責編:郎清湘審核: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