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升學數學操作試題答案?小學數學,“畫圖”是幫助解題的好方法,孩子知道嗎?
本文目錄
- 什么是數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有什么
- 數學題一看答案就會,一做題頭腦空白,不會思考怎么辦
- 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考試答錯了,老師罰學生每道錯抄10遍管用嗎
- 小學數學,“畫圖”是幫助解題的好方法,孩子知道嗎
一、什么是數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有什么
1、什么是數學?這門課很重要,加減乘除,學好了,物理就簡單了,化學就不難了,幾何就更不在話下,理所應當的和數字交道。
2、我要求孩子學好數學,她搖搖頭好難,不感興趣,沒辦法了,太深了,復雜了,也聽不懂,我就直接給了她50元錢,叫她自己去東西吃,買了十根火腿腸用了二十元,買了三包餅干,一包五元,一共用了十五元,買了五個鹵雞蛋,兩元一個,用了十元,我說你不學好數學,就不會算賬,就會吃虧,別人也會把你當做傻瓜。
3、數學在日常怎活中用途很廣泛,每天都離不開的,例如,你今天用了多少頓水,多少度電,買了多少錢的菜,花了多少,進了多少,就連打麻將也要會算,慢了,錯了,牌友就高興了……,這就是數學的奧妙之處,不學數學就不會買東西,做任何事心里沒底,沒預算。
二、數學題一看答案就會,一做題頭腦空白,不會思考怎么辦
1、在做數學題時很多同學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自己苦思冥想了半天也解決不出來的題目,一看到答案就感覺到秒懂了,可是之后自己再去獨立完成相關的練習題時又不知道該如何去思考和解答了。這在數學學習中時一種普遍現象,絕大多數的學生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
2、上課能聽得懂,老師講的例題也能理解,可是一到做題就就大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如何下手了,這是很多同學學習數學的真實寫照。那么該如何來理解、思考和解答一道數學題呢?
3、我經常給學生舉這樣一個例子,解答題數學題就像偵探破案一樣,首先需要有充足而扎實的知識做基礎,其次還必須具有較強的觀察力、分析力、應變力和聯想力,能從題干的信息中剝離出關鍵信息,再運用知識進行分析和解答。偵探破案關鍵在細節的分析和處理,同樣解決一道數學題關鍵也是對細節的分析、思考和判斷。很多同學之所以不會分析和解答數學題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不會分析和思考題目條件,看到一大堆的已知條件就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去分析和運用。
4、做數學題的正確思路和步驟應該是,讀題,尋找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關鍵信息,單子確定題目所考察的知識,分析題目的問題,看看需要解決的是什么?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綜合題目的已知條件和相關知識點去分析和思考,一步步的分析、運算和解答,直到最終將題目完全解答。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是如何分析和運用題目的條件,很多同學做題就卡在了分析題目條件的這一步,不知道該如何去分析和運用。老師在講題分析題目的過程就是該學生做的展示,每一個條件該如何去分析和運用,學生需要在聽課中去學習老師分析和思考題目的方式和方法,第一該做什么?第二步該干什么?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思路。
5、很多同學在做題時根本沒有思路和方法,對于比較簡單的題目,憑借著直覺和經驗能正確解答,對于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題目就只能靠亂碰了,碰對了就對了,做對是偶然,做不對才是必然的。作為老師,上課除了剖析知識點,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講解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尤其是該如何來分析和利用題目條件,學生聽課的重點也在做題的方法和思路上。在做完一道題目后多去思考和總結,題目的正確解答思路、方法和步驟是什么?重難點和突破口在哪?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分幾個步驟,每一步該干什么?類似的問題該如何去思考和分析。
6、自己思考時怎么也想不明白這道題目,始終找不到突破口和方法,但是一看答案就會了,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在做題遇到問題時,往往是因為在某一個關鍵的步驟和環節出現了問題,存在著很多的疑惑和不解,也許是因為漏看了一個條件,也許是因為少了一條輔助線,也許是因為對條件的利用還不充分……,當看到答案那一刻,那關鍵的問題在答案的引導下得到了攻克,問題也就得到了解決。確實也是這樣的,在做數學題時,很多時候就是在某一步驟出現了問題,甚至不是關鍵步驟,可就是因為這一步驟讓我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也不能正確解答題目。
7、出現這樣的問題還是因為我們在學習中存在知識漏洞、薄弱環節和思維誤區,在讀題時沒能抓住問題的核心,沒有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和關鍵,這是一種數學能力,也是一種數學意識,是在不斷的學習和摸索中不斷提升的。同樣一道題目,同樣一個條件,別人比像想的更深入一些,運用得更透徹一些,那么別人就把問題給解決掉了,而自己始終會停留在問題的表面得不到突破。
8、運用好答案解析也能幫助我們得到提升,遇到問題時不可能隨時能得到老師或同學的幫助,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參考答案來分析,當然,首先還是得自己去分析和思考,嘗試解答,不能一遇到難題就直接放棄思考,難題的難往往就在其中的某一步,只要將這一步給解決了,難題就不再難了,同樣如果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那么難題就會一直困擾著自己。
9、遇到難題,首先自己去分析和思考,然后再帶著問題和疑惑去對照答案解析,才更有價值和意義,這樣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也給自己之后的思考和分析提供了一些指導和借鑒。對于答案解析我們不能直接照搬,需要分析其中的邏輯,為什么要這么做?自己在思考的時候是因為什么而沒有想到?忽略了什么?這其中蘊含著什么樣的方法和思路?多問自己幾個為什么,并嘗試著將這些問題解答了,下次遇到類似的問題就會容易找到思路和方法。
10、答案和解析始終是別人的思路和方法,學生需要通過學習將答案解析中所運用的方法和思路逐步內化為自己的方法和思路,先去借鑒和模仿,通過不斷的練習來加深(本文來源:KEngNiao.com)理解和運用,最后不斷去優化和完善,形成自己結局這類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于很多難度比較大的綜合題,我們不可能一次性完全掌握,即便是當時掌握了也會逐漸生疏和遺忘,所以需要做好復習和鞏固,定期去復習和強化,經過多次的重復和強化之后,我們對某一知識點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能力就會得到提升。
三、小學二年級的數學題考試答錯了,老師罰學生每道錯抄10遍管用嗎
1、我是二年級的數學老師,我來說說這個問題!數學考試題答錯,罰抄10遍,是否管用,這個答案不是簡單的說太管用,或者說一點都不管用,這都是太絕對的說法,我們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看問題。
2、在哪個環節出錯的學生都有。有的真的是因為馬虎而做錯,我在看試卷的過程中,也真的很氣憤,內心里責怪孩子的馬虎大意。但是我很少使用這種罰抄的手段。
3、我們去年學過除法后,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判斷題。
4、有的孩子迅速的打了(√)。我看過之后說你的不對。然后他就會回去,用橡皮拔掉,然后打上(×)來叫我看。
5、我問他為什么打×號,這句話為啥不對。他說不上來,像這樣的題,搞不明白,就算抄多少遍有啥效果!
6、后來我告訴他原因,此題錯就錯在沒有說平均分,不說平均分,那么每人分得就不一定是6個了!
7、學生錯了,除了計算題有因為馬虎出錯以外,別的題出錯,大多是道理沒有明白,老師首先要把題的道理講清楚,讓他知道他錯在了哪里?然后再改正試卷,這個知識點不能到此就算學會就結束了。一定要通過加強練習來鞏固一下。而加強練習,不是老師簡單的讓學生去抄試卷,并且有的老師帶有懲罰的意思,叫你錯,罰你多少多少遍去抄寫!這樣的做法最是失敗的方法。會讓孩子感到膩煩。其實抄寫的東西,成年人都有這樣的感觸,遍數一多,也就不在用心了,筆在寫,但是大腦就不在跟著手動了,即使孩子寫的很累,可是效果甚微!錯了絕對不能忽視,可以多模仿這樣的題型練習幾道,起到鞏固練習的作用,我覺得這種方法可取。用那種強化機械記憶,只會增加孩子學習的痛苦,叫他嘗不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習會有不良的感覺,時間長了,他會厭煩這種感覺,也會厭煩這學科。如果真有了這種情緒,估計孩子的成績會下降,錯的題會更多,然后你的懲罰力度會更大,如此的惡性循環,會徹底毀滅孩子對于數學學科的興趣!興趣失去,那么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不愛學習的孩子,就像成年人所說的,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我的建議就是錯題可以積累到一個錯題本上,方便過一陣溫習它!然后再出幾道類似的題,叫孩子們去解決,因為你已經講過方法了,再去做可能他們就能勝任了,解決起來比較容易,這樣他會有解決掉難題后的喜悅,慢慢地呵護他們這種學習的盡頭,最后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棒的!
8、那種簡單粗暴的懲罰是對孩子極其的不負責任,希望老師們在留作業的時候,不要覺得重復就是力量,有時候這力量也是一種毀滅。手機前的你覺得呢?
9、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友友們踴躍留言!
四、小學數學,“畫圖”是幫助解題的好方法,孩子知道嗎
1、我是王老師,專注于小學數學,很高興為您答疑解惑!分享解題策略,推廣趣味數學,提供家庭輔導建議,歡迎您的關注!這是王老師小學數學領域的第1001個悟空問答!
2、特別是應用題,合理運用各種點、線、圖、表等圖示方法來表示數量,從而形象直觀地觀察數量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把抽象的文字具象化,把“已知”和“未知”在圖中聯系起來。輔助孩子去審題,思考分析,直至解題,實際上是一種建模思考工具,比較容易找到數量關系的本質。即使是抽象思維比較成熟的高年級學生,圖示方法依然適用。不是我們的孩子不知道,是因為我們沒有體系化的教學過程,任何思考工具必須經常運用才能掌握,但是很多老師,依然讓孩子背數量關系公式。數學是重視思考過程的學科,掌握思考工具才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去解題。
3、在我的趣味數學體系規劃中,二年級開始就重視學生解題策略的培養,圖示解題方法更是主要特色,以下舉兩個例子講解,供您參考!首先要明白畫圖方法,然后就是結合題目多去運用,越用就越熟練,直至成為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時的思考工具。
4、新加坡數學教學模式公認是最好的,我們看下他們數學課本上如何從基本數學概念到基礎應用題再到分類應用題,方塊圖示方法的系統連續運用。以下是我的借鑒和引用舉例,選自王老師趣味數學系列專欄。
5、用方塊圖比畫線段圖表達的內容更豐富,更立體直觀,更容易去理解題目。
6、畫方塊圖理解整體與部分,同數累加。
7、方塊圖解和差倍問題,年齡問題。
8、等差數列是課外培優計算版塊的一個重點內容,很多孩子學得很痛苦,為什么呢?一大堆公式等著你去記。這大大打擊了很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很多學生并沒真正理解公式就去強記,如何能靈活運用?
9、②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
10、③總和:(首項+末項)×項數÷2。等等
11、等差數列有求公差,求某項,求項數等題型。最主要讓孩子理解等差數列的兩項差等于兩項之間的公差數乘公差,王老師教孩子畫圖的方法解等差數列大部分題型,只要畫出怪物圖就可以解題,不用記公式,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和運用。
12、除了上面的兩種典型圖示,在王老師趣味數學中還教孩子畫倒推圖解還原問題,增減圖解移多補少問題,線段圖解行程問題,十字交叉圖解濃度問題等等,實踐證明,畫圖這個工具孩子比較容易掌握運用的,特別是從基礎到提高再到進階的題型舉一反三上,逐步形成自己統一的,理解內化了的解題策略,幫助孩子梳理思考過程,找突破口,從而迅速解題。以上!
13、歡迎關注王老師頭條號及趣味數學
14、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