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外國人怎么過,萬圣節外國人吃什么?
萬圣節屬于西方的節日,過萬圣節也成為很多外國人的傳統,那萬圣節外國人怎么過呢?
操作方法1萬圣節外國人怎么過
裝扮南瓜燈一般來說,從十月初開始,各家各戶就開始作迎接萬圣節的準備。裝扮住房,南瓜是少不了的。
南瓜的大小不一,南瓜的顏色也不一,有橙黃色,淡黃色,白色,還有綠色,無花八門。形狀也有很大差異,有圓的,橢圓的,扁的,還有葫蘆狀的。每家每戶都要買它好幾個放在家門口或窗臺上。到了萬圣節那天,再將它們用刀刻出各種鬼怪面孔,到了晚上在南瓜里面點上臘燭,南瓜鬼臉在黑暗里一閃一閃的,很有一番樂趣。各種各樣桔黃色的南瓜燈就在孩子們智慧的小手中制造了出來。
面具晚會10月31日是西洋萬圣夜,最流行的莫過于各種面具晚會,美國的街上四處可見精彩的現場表演、戲臺上演的幻覺魔術、逼真的游尸和鬼魂,及各種恐怖電影的放映。
不請吃糖就搗亂萬圣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游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要搗亂”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里。
外國人為什么過萬圣節
相傳在2000多年前,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圣徒之日”,但自公元前500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因為凱爾特人認為該日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也就是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一天。
那時的人們相信, 故人的靈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地,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再生。而活著的人則懼怕鬼魂,于是人們就在這一天熄掉爐火、燭光,讓鬼魂無法找尋活人,又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把這些鬼魂嚇走。這也就是現在大部分西方人以古靈精怪的打扮來慶祝萬圣節的由來。
大約在公元9世紀,基督教會考慮到許多圣徒還沒有自己的節日,就把11月1日定為萬圣節,由于它與鬼節相差僅一天,后來人們就把他們合二為一。以后這一節日又流傳到北美和其它一些地區。隨著時間流逝,萬圣節的意義逐漸起了變化,變得積極快樂起來,喜慶的意味成了主流。
國外萬圣節放假嗎
傳統的慶祝儀式在愛爾蘭幾乎被完全保留。在那里10月份的最后一個星期一是公眾假日,所有學校停課,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舉行期中考試,這個假日通常叫做萬圣節假期。因此愛爾蘭是在萬圣節給學生們放假的唯一一個國家,所以可以自由地慶祝,保留了古老相傳的傳統。
在國外其他地方,一般在萬圣節是不放假的。有時學校出面組織晚會,有時不甘寂寞的學生們也會自己主辦小型晚會;而朋友、家人間互寄賀卡祝萬圣節快樂則成為每年十月間流行的習俗。
萬圣節外國人吃什么
南瓜派南瓜派也是萬圣夜的節慶食品,特別是在美國。南瓜派是美國南方的深秋到初冬的傳統家常點心,平常就有在吃,特別在萬圣夜的前后,成為一種應景的食物。另外烘干的南瓜子也是常被當做萬圣夜的食品。
太妃蘋果糖由于萬圣夜臨近蘋果的豐收期,太妃糖蘋果成為應景食品,制法是把蘋果插上竹簽,然后手持竹簽把蘋果放在太妃糖漿中轉動,有時會再粘上果仁。
粟米糖粟米糖是在美國和加拿大的糖果,主要是在秋季的萬圣節流行。粟米糖是Wunderlee糖果公司在19世紀80年代創建。糖果是模仿玉米粒;三種顏色。每片約3倍的一個玉米粒。糖果是主由糖,玉米糖漿,人工色素和粘合劑。傳統粟米糖片是三種顏色:黃色廣泛年底,錐形橙色中心,白鰭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