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帶火“強盛集團”,100萬人來直播間看孫紅雷賣魚[狂飆]?
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 秋葉大叔(ID:qiuyedashu),作者:秋葉大叔,授權轉載發布。
誰能想到,火爆全網的《狂飆》,讓《孫子兵法》賣到脫銷!
上周我們剛剛聊過2023開年第一熱劇《狂飆》,張頌文演的大反派高啟強深受觀眾喜愛,還反超了張譯飾演的男一號安欣。
連高啟強讀過的《孫子兵法》,也是火得一塌糊涂,沖上了各大平臺圖書網站熱銷榜。
據相關數據顯示,近7天,《孫子兵法》相關搜索詞淘寶搜索量同比增長超80倍,銷售額同比增長超40倍,成交人數增長超65倍。
《孫子兵法》還登上了“微信讀書”飆升榜第一名。
從備受欺負的小魚販,逆襲成為只手遮天的“大哥”,這本書在高啟強的人生路上起到了巨大作用。
網友們也調侃起來:“讀《孫子兵法》,品啟強人生”,好像不拿一本《孫子兵法》,就是個假劇迷。
與此同時,跟《孫子兵法》一起爆火還有現實生活中的“強盛集團”。
大概是演員們演技太好,讓網友們都入戲太深,不少人好像就想在現實生活中找到點蛛絲馬跡。
這不,在333家取名“強盛集團”的公司下,網友們愣是扒出了一家在山東,同樣是主營水產批發的公司,與《狂飆》的劇情竟如此貼近。
更精彩的是,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叫孫紅雷,與演員孫紅雷同名,而演員孫紅雷又演過另一個“大哥”劉華強,這不禁讓眾網友結合兩大反派玩起了梗。
看到這里的網友們坐不住了,紛紛在評論區細數巧合并呼吁要查查他:“孫紅雷+年輕賣過魚+讀過《孫子兵法》+強盛集團+長得像林耀東”。
這么多巧合疊加到一起,還引起了一些媒體的關注,熱度甚高,強盛集團的孫紅雷忍不住出來發視頻回應了:
“我們強盛集團和電視劇中的強盛集團沒有任何的關聯,更不是電視劇里的原型;
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支持,同時也希望網友朋友們理性吃瓜”
為了證明是合法經營的靠譜集團,強盛集團還曬出了自己拿到過的榮譽,擺了滿滿一墻。
由于《狂飆》的熱度持續上漲,落到強盛集團身上的流量也來了一大波,讓原本很排斥的孫紅雷,看見了商機,索性趁機開起了直播。
直播中他給觀眾講解了公司的很多信息,還不忘對觀眾解釋,說現在的自己已經不賣魚了;后來又開始帶貨,在商品櫥窗里上架了相關產品。
有與公司本業相關的海捕大蝦、帶魚等水產品,也有與劇內相關的《孫子兵法》、小靈通手機殼、咖啡等產品。
幾場直播中人氣最高的一場觀看人數超過100萬,人氣峰值達到了5萬,對于一個幾萬粉絲的新開播賬號,強盛集團接收到的這波熱度實在是高。
只不過,強盛集團的知名度是上來了,但最終售出的貨與其直播間的大量人氣并不匹配,賺得還不如其他不知名的小店多。
比如搜索“大嫂同款”,能出現大嫂陳書婷在劇里出現過的同款手表、耳環、口紅、卷發等超多產品;
淘寶上《孫子兵法》、大嫂同款耳環、豬腳面的熱度都在飆升;
短視頻上各博主們也沒有放過這一流量,美食博主做豬腳面教程的視頻,美妝博主們做大嫂仿妝的視頻,數據都很不錯。
就連“大嫂本人”高葉也在抖音活躍起來,建議大家別沖動燙同款頭發,又教給大家“大嫂”的同款妝容,因為是角色加持,高葉一周就漲粉了197W。
可以看到,作為2023開年的第一部爆款劇IP,《狂飆》從戲內火到戲外帶來的流量都非常驚人,同名公司、美食、美妝以及飾品等,都被帶火了。
近些年優質爆款IP劇帶來巨大流量、讓消費者對周邊產品野性消費的情況越來越多了。
去年神仙姐姐劉亦菲的爆款劇《夢華錄》,一上線就圈粉無數,還與喜茶、美圖秀秀、訊飛輸入法等十多個品牌跨界合作過;
今年《流浪地球2》的周邊衍生品眾籌金額更是超過了5500W,并且還在增長中。
說明爆款IP能帶來的流量和變現是非常可觀的,只是強盛集團并沒有接住從天而降的流量,這說明:
第一機會還是只能留給有準備的人,第二帶貨不能只看流量,還得看人設匹配不匹配。
強盛集團賣的東西,如果只是黃花魚,并沒有獨家的品牌,誰都可以賣,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大家也沒有必要非得現在買,這個品本身就不對。
另外來強盛集團直播間的觀眾,大多數是來湊熱鬧的,如果沒有與《狂飆》IP關聯更多的東西,愿意為此買單的用戶還是少數,所以強盛集團能賣的,反而是不賺錢的《孫子兵法》,算是玩了個梗。
不過強盛集團老板孫紅雷反應迅速,在《狂飆》火的時候做抖音做直播,銷量雖然差了點,至少他的企業被全國人民知道了,這是節約了多大一筆廣告費啊!
今天的互聯網,還真的是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紅15秒,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抓住流量帶來的機會。
好比強盛集團,天降流量,只能打一波宣傳,以后很久都可以用這個梗讓自己的公司更容易出圈,如果強盛集團在第一集熱播就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馬上約張頌文合作,推出聯名海產品,或者圍繞電視劇推出有彩頭的“翻身黃花魚”,效果就完全不同。
誰也不知道哪天流量就會降臨到你頭上,但你必須要有承接住流量的能力,不然大部分流量只會白白浪費。
尤其有爆款來襲的時候,其實不缺流量,缺的是能夠接住流量的好品。
我們不能總指望時代給我們很多可能性,我們應該做提前為機會做準備的人。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最好是能提前在自己擅長領域打造出有獨家特色的產品,成為有準備的人,這樣才能在機會來臨的那一刻,完美接住。
比如你可以將自己的積累寫成一本書,就是你最好證明專業度的名片,得到認同的同時還能擴大傳播影響力。
通過寫書還能倒逼自己,把知識體系化,這樣你也就擁有了和世界對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