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對于高中生來說,計算能力如何提高?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怎樣做好學生的培優補差工作
- 怎樣提高初一學生的寫作水平
- 對于高中生來說,計算能力如何提高
一、怎樣做好學生的培優補差工作
1、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我認為“培優”和“輔差”的本質就是因材施教和個性化教學,它不是以消滅差異為目的,而是推動有差異的發展。
2、我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要求掌握課本及練習冊上的思考題,并設置課內和課外拓展作業,目的是挖掘潛能,拓展思維,為長遠發展打下基礎。學校對每個年級的拓展內容進行整體規劃,把握好各年級的難度和梯度,做好年級的銜接,挖掘課內拓展內容,增加拓展作業的趣味性,形成了一整套系統校本課程。
3、對于后進生,我們從培養信心激發興趣入手,首先高效利用好課堂時間,在課堂上多給他們展示交流的機會,進行激勵性評價。作業以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計算能力為主。課后加大對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另外鼓勵小組或全班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不歧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不縱容成績優秀的學生,老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4、總之,“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每個孩子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成功”,是我們的最終目標和追求。
二、怎樣提高初一學生的寫作水平
七年級學生的寫作,主要靠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
1、吃透范文。即要善于把語文課文中的文章當作范文來讀、來學習。語文課上聽老師講解以外,有空還要自己多去讀、去品味作家們寫出來的作品,他為什么要這樣寫?老師又為什么那樣解釋?在這方面,很多家長只懂得買一大堆課外書來給孩子讀,卻不知道讀懂、讀通課本中的范文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范文是國家教委組織的專家們精挑細選出來的文章,必然有其過人之處,也是最適合學生閱讀的。所以,吃透課本上的范文,是在校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步。
2、勤寫周記。有人說,記日記才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學生課業重,每天記一篇日記,很多時候也只剩下了形式和應付式的任務。因此,我一直不主張學生要通過寫日記來提高寫作水平。但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這倒是真的。而為什么說寫周記可以提高寫作水平呢?因為周記是把你一周里認為最值得寫下來的那一件事、一個活動用記敘文的方式進行講述。它可以訓練學生的記憶力、提綱契領的能力和概括、總結能力。更重要的是,堅持寫周記,可以讓學生對寫作興趣越來越濃厚——因為了這是在記錄他經歷過或看到過的事情,有成就感。
3、不限字數。許多老師在教學生寫作文時,往往會在交待完要素之后,丟下一句:至少要寫夠800字哦!這一類畫蛇添足式的囑咐和提醒,在學生看來,就象在暗示他:哈,我只要寫夠800字就行了哈。于是他在寫作的時候,就為了迎合這800字的標準一邊寫,一邊數字數。因此,在許多學校里,尤其是偏遠農村的中學里,一些學生會把寫作文當成湊數字,似乎弄夠這么多字數,作文就算完成任務了。殊不知真正的好作文,是以講清楚了一件事,抒發完一段情為目標,而不是為了完成字數的。因此,想要讓學生提高寫作水平,盡量不要去強調太多關于字數的事。當然了,要進入考場考試時,是需要提醒一下學生按試卷子上要求的字數來寫的沒有錯。但在平時,為了提高寫作水平,是不該太強調字數的。
4、多看本地報紙上的學生作品。因為本地學生發表出來的作品,往往比《全國中學優秀作文選》之類的著名雜志上刊登的全國各地的學生作品要貼近當地的生活,學生模仿和學習起來,也更言之有物。
5、除了寫,平時要多啟發學生用口頭來講故事。或者編故事。故事講多了,編多了,等他下筆寫作文時,就會感覺有內容可寫。不會無從下筆。
還有許多方法都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但最重要的一點是,除了要多閱讀多學習外,必須要勤動筆,只有多動筆寫,他才會感覺到怎么寫才是最順的。
三、對于高中生來說,計算能力如何提高
1、思想上重視運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要認識到新課標對運算能力要求的降低是適當的降低,并不是不要運算,只是對一些繁、難、舊和技巧性強的內容作了適當的刪減和調整,數學是建立在數量關系上的學科,有數量關系就必然有運算,有運算就對運算能力有所要求,且運算能力是數學的幾大能力要求之一,沒有運算能力要想學好數學,是決對不可能的。
2、合理安排教材內容,除統編教材外應有自己學校的數學校本教材
現行初中數學教材是九年義務教育在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刪除了一些繁、難、死、舊的知識,新增了現代社會所需要新知識,為了使所有學生都能學好數學,提高數學能力,從而大大地降低了一些內容的難度,但現行高中教材,比以前的要求有增無減,從難度上來看是加大的趨勢。我校學生從小學到這初中有較好的數學基礎,初中數學每周六課時有足夠的時間,所以我們必需開發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校本教材,解決高初中數學知識的銜接問題,為高中數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教學中的許多內容都涉及數與式的運算,而學生的運算比較差,許多學生出問題總是體現在運算上,嚴重影響高中數學成績。這可能是初中數學內容對運算要求的降低,訓練不到位所造成。如在多項式的運算教學內容中,初中現行教材已經把乘法公式中的立方和、立方差、兩數和的立方、兩數差的立方以及三數和的平方公式已經刪除,只在習題中出現,要求學生能運用已學過的公式自行推導,但在高中數學教材中在許多地方都有要使用。再如方程的內容對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別式、韋達定理要求很低,含有參變量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在初中都不作要求,而在高中的解析幾何中,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系中有很高的要求,而這部分內容又是高考的重點。又如因式分解的內容,初中也降低了要求,許多因式分解技巧都不講解和訓練,而在高中數學中分解因式的技巧,增項減項、十字相乘、雙十字相乘法都有很高的要求。其次在函數的內容上,初中只要知道解析式,二次函數只要求簡單的解析式和圖象、對稱軸方程及頂點坐標,而高考中函數思想方法,建立在二次函數基礎之上的內容既深又廣,學生很難適應。
根據以上分析,建議在初中開設校本課程,初一上前半期進行數的運算訓練,加強學生的心算、口算、速算能力,在學完有理數的運算的內容后,加強學生運算技巧的訓練,在講解絕對值內容后,針對絕對值的問題初步涉及分類討論的思想,提高數的運算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一上下半期學完整式的運算后,再對整式的乘法及乘法公式加以補充和提高。在初一下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講完后,適當地加入含有參變量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使學生初步了解分類討論的思想和方法。在初二適當增加分式、繁分式的化簡,以及含參變量的方程和方程組的解法和討論,增加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三角形的重心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平分線和外角平分線的定理,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初三加強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判別式、韋達定理,二次函數,以及用二次函數的思想討論一元二次方程等。初中每周六課時中,可以考慮用四課時上統編教材,兩課時上我以上所述的校本課程(選修課、拓展課),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和綜合能力。
3、適當限制使用計算器,使學生在運算中培養數感,從而形成數學運算能力
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遇到計算問題要求學生盡量不用計算器,或規定什么內容可以用計算器,除這些內容以外的內容就不能用計算器,使學生在心算、口算、筆算中形成數感。學生數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體驗和建立起來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有關內容,加強對學生數感的培養,把數感的培養體現在數學教學過程之中。在數的運算中加強數感的培養,對運算方法的判斷、運算結果的估計,都與學生的數感有密切的聯系。《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應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地敘述‘算理’。”“避免將運算與應用割裂開來”;“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建立數學模型、估計、求解、驗證解的正確性與合理性的過程”,“能用有理數估計一個無理數的大致范圍,了解近似數與有效數字的概念”。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數感的需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知識經驗的豐富,引導學生探索數、形及實際問題中蘊涵的關系和規律,初步掌握一些有效地表示、處理和交流數量關系以及變化規律的工具,會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數感。把數感的建立與數量關系的理解和運用結合起來,與符號感的建立與初步的數學模型的建立結合起來,將有助學生整體數學素養的提高。培養學生的數感應當成為中小學數學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標準》中確定了這方面的目標與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意識設計具體目標,提供有助于培養學生數感的情境、有利于發展學生數感的評價方式,以促進學生數感的建立和數學素養的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總之,學生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中,要在思想上重視運算能力的培養,盡量少地運用計算器,加強口算、心算、筆算、速算的訓練,課堂教學中不忘運算方法、運算技能的分析和講解,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為學生學好數學,提高數學素質打下堅實的基礎